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木芙蓉

    中國古代文人常常在仕途宦海之餘寄情于山水自然和庭院花木,身處經濟蓬勃文化發展的大環境下的明代文人當然也不例外。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明人有說法稱:“弄花一歲,看花十日。”那麼,明代士大夫對芙蓉花有什麼鑑賞“心得”呢?

    變換顏色的芙蓉

    芙蓉花是中國原產的花種,普遍見於中國南方,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都有栽培,其中又以湖南、四川等省格外“高產”。出生四川的蘇軾就曾有詩讚曰:“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芙蓉又可以分為生在陸上的木芙蓉和生於水上的水芙蓉。湖南境內因為廣植木芙蓉,湖南因此被稱為“芙蓉國”。木芙蓉在成都一帶也十分常見,因此成都又稱“蓉城”,而木芙蓉也是成都市的市花。

    明代畫卷中的芙蓉

    明代文人認為芙蓉的養殖和觀賞應該是“臨水為佳”,至於其他地方種植的芙蓉,在觀賞價值上就不如前者。明代於若瀛有《芙蓉》:“入港採芙蓉,芙蓉動㴸淰。游魚聚蜂房,吹作波心錦。”可見明人對於水中芙蓉的偏愛。另外明人崇尚賞花之自然風致,喜歡花朵天生的“顏值”。明朝有人使用靛藍紙蘸水芙蓉的花蕊,這樣就使得花蕊綻放後呈現出藍色。但在有雅緻計程車大夫們看來這樣的做法簡直不值一哂。

    參考資料:

    張廷玉等:明史

    文震亨:長物志

    王毓銓:中國經濟通史(明代經濟卷)

    中國植物學會:中國植物學史

  • 2 # 帥丫的歷史文化茶坊

    芙蓉本是荷花的別稱。生於水中的是為草芙蓉,生於陸地的是為木芙蓉。花的名稱,相同者甚多。如牡丹花,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也”。芙蓉花的得名,是因其花皎若芙蓉(這裡指荷花)出水,豔似菡萏展瓣,與荷花相似,便以荷花的別名為名。為了防止名稱上的混淆,人們根據其生長習性,在“芙蓉”二字之前加“水”字或“木”字,以示區別。

    因為他們的稱呼及為相似,也往往引起了人們對芙蓉花和木蓮花的混淆。

    魏晉時期的詩人文士曹植、潘岳、鮑照均作過《芙蓉賦》,大詩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所作《楚辭·離騷》中:“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王維 《臨湖亭》詩:“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這裡的“芙蓉”都指的是荷花。

    唐代白居易的《畫木蓮花圖寄元郎中》:

    花房膩似紅蓮朵,豔色鮮如紫牡丹。

    唯有詩人能解愛,丹青寫出與君看。

    寫的是木蓮花即木芙蓉花。白居易在《木蓮詩並序》中闡述:“木蓮樹生巴峽山谷間,巴民亦呼黃心樹。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楊,有白紋。葉如桂,厚大無脊。花如蓮,色香膩豔皆同,獨房蕊有異。四月初始開,自開迨謝僅二十日。”可見無論形態、生長習性、花期,此中的芙蓉花都與荷花完全不同。有學者考證過,白居易詩中的木蓮,是現在的紅花木蓮。

    所以,芙蓉花在中國的古詩文中有兩種,一種指荷花,一種指木蓮花。

    在唐代,人們對兩種花的區別還是比較嚴格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們今天所說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則不這麼講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張來的《芙蓉》便是吟詠木芙蓉的。大約自宋代起,就很少有人將荷花叫作芙蓉了。芙蓉花繪畫作品,始見於宋代。

    宋徽宗的《芙蓉錦雞圖》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北宋的畫家趙昌,傳世作品中有《花卉四段圖卷》,分別畫折枝海棠、梔子、芙蓉、梅花四幅。宋人畫芙蓉花,還有南宋的李嵩和李迪。李嵩的作品,傳世的有《春花籃圖》、《夏花籃圖》及《冬花籃圖》,

    芙蓉花在中國象徵著富貴吉祥,古代文人問經常用芙蓉為題材吟詩作畫,民間也常用刺繡芙蓉圖案作為裝飾,還有用芙蓉作禮品饋贈他人的習俗。要是把芙蓉與牡丹放在一起,寓意就是“榮華富貴”。“芙蓉”與“夫榮”諧音,這種花與七簇桂花的組合,就有了“夫榮妻貴”的寓意。由芙蓉花與白鷺組成的圖案,便意味著“一路榮華”。菊花能傲霜,芙蓉花亦能拒霜。對芙蓉花不畏霜侵露凌的品格,歷代文人讚不絕口。其中以蘇軾的《和陳述古拒霜花》詩最著名: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所以,宋代以來,文人墨客筆下的芙蓉花即是木蓮花,可以入詩、入畫,在很多傢俱中也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可見,古人對芙蓉是愛到了極致。明朝人對芙蓉的喜愛與宋人相似,明才子唐寅曾有畫作《臨水芙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排為何不能像男籃那樣組建兩支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