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作戰篇》,“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翻譯過來就是,所以明智的將軍,一定要在敵國解決糧草,從敵國搞到一鐘的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鍾,在當地取得飼料一石,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石。
行軍打仗,前線十萬大軍,你得一萬大軍、數十萬民夫長途跋涉運送糧食,他們途中不能吃石頭吧?中途有糧食損耗,再加上下雨、馬匹、遺失、燒燬、被劫等損耗,而且,還得分數次運糧,這都是天文數字。
前線收到糧食十萬石,得從國內運送百萬萬石,
古代打仗都是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想想看,這種消耗有多大。
乾隆33年一封奏摺估算,僅僅4萬士兵10個月就需要糧食42萬石。折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有25,000噸,而當時全省的倉糧才35萬石。這只是算了士兵所需要的口糧,戰馬以及運送糧食的民工的口糧還沒有計算在內。
春秋時代的《管子》裡,就給出恐怖估算:“故一期之師,十年之蓄積殫;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翻譯過來就是,出一次兵,十年的錢糧可能就沒了,打上一仗,幾代人攢的錢糧,十有八九就打完了。
漢武帝打匈奴之前,國庫裡的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錢都繡了粘在一起了,
到了漢武帝晚期,國庫裡除了耗子屎,毛都沒有,漢武帝不得不賣官鬻爵,打擊豪強來搞錢。
隋煬帝三徵高麗,隋軍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一百一十三萬,而為大軍運輸物資的民夫是隋軍的兩倍,隋直接、間接的參戰人員已經超過了五百萬。
《隋書·帝紀第四》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
二百百萬民夫運糧,糧食損耗是多少?
《孫子兵法作戰篇》,“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翻譯過來就是,所以明智的將軍,一定要在敵國解決糧草,從敵國搞到一鐘的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鍾,在當地取得飼料一石,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石。
行軍打仗,前線十萬大軍,你得一萬大軍、數十萬民夫長途跋涉運送糧食,他們途中不能吃石頭吧?中途有糧食損耗,再加上下雨、馬匹、遺失、燒燬、被劫等損耗,而且,還得分數次運糧,這都是天文數字。
前線收到糧食十萬石,得從國內運送百萬萬石,
古代打仗都是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想想看,這種消耗有多大。
乾隆33年一封奏摺估算,僅僅4萬士兵10個月就需要糧食42萬石。折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有25,000噸,而當時全省的倉糧才35萬石。這只是算了士兵所需要的口糧,戰馬以及運送糧食的民工的口糧還沒有計算在內。
春秋時代的《管子》裡,就給出恐怖估算:“故一期之師,十年之蓄積殫;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翻譯過來就是,出一次兵,十年的錢糧可能就沒了,打上一仗,幾代人攢的錢糧,十有八九就打完了。
漢武帝打匈奴之前,國庫裡的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錢都繡了粘在一起了,
到了漢武帝晚期,國庫裡除了耗子屎,毛都沒有,漢武帝不得不賣官鬻爵,打擊豪強來搞錢。
隋煬帝三徵高麗,隋軍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一百一十三萬,而為大軍運輸物資的民夫是隋軍的兩倍,隋直接、間接的參戰人員已經超過了五百萬。
《隋書·帝紀第四》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
二百百萬民夫運糧,糧食損耗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