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樹上有條河
-
2 # 平原春秋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自己從小是從農村長大的,幾十年過去了,自己早已經離開了農村,在城市裡居住,可是,農村的家還在。每次回答,往事就會像放電影一樣,一一在眼前展現出來。沒到這個時候,就恨不得再次回到過去,回到小時候,甚至在內心禁不住呼喚,時光時光你慢些吧,別讓歲月把的帶老了。可是,人,怎麼又能抓住時間的腳步呢。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相處的好,還能像親戚一樣走動。假如關係處理的不好,來往也就少了。父母,就像是掩體,在掩護著我們免受外界攻擊,當父母去世了,我們就獨自暴露在陣地上,各種槍林彈雨就會朝我們傾瀉而來。父母在的時候,我們永遠是孩子,我們及時是成年人,也感覺不到自己的衰老,當父母走了,我們就感覺到衰老的來臨,就會感受到歲月的無情。
家在那裡,不能住,多少年不住人了,傢俱上都是塵土。鍋碗瓢盆,還是父母當年用過的那些,甚至,父母當年撿來的柴草還在,用過的半盒火柴還在。翻看一下牆上的一個破舊的塑膠袋,裡面竟然翻出了五十年前,自己全家的全家照。那時候,自己胖乎乎的臉蛋,葡萄一樣圓嘟嘟的眼睛,爸爸媽媽都還那麼年輕,甚至和他們去世時候的樣子,完全不一樣。那時,該多麼好啊。媽媽是那麼美麗善良,爸爸是那麼強壯有力,他們就是我們一家人的山。
有時候,我回想,我要不要把家重新收拾一下。換成現在城裡時髦的模樣。想想,又覺得不妥。翻蓋一次房子,就等於把爸爸媽媽的痕跡完全清除了。就等於割斷了我小時候的全部的記憶。再也找不回看不見過去那些美好的回憶了。房簷下的那輛破金鹿,是我讀小學的時候,爸爸經常帶我去趕集,去鄰村看電影時騎的,院子中的芙蓉樹是媽媽喜歡,爸爸在村裡黑子家要來的樹苗。一草一木,都有父母的影子,看見他們就有一個回憶,彷彿他們還沒有去世,而是去鄰居家串門,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們還會回家來,收拾收拾院子屋子桌子凳子,繼續過他們的日子。
我回家看看,在心裡想念的爸爸媽媽,等他們回來。
(文章中的配圖都是我拍攝的,是我們家原來的樣子,那時候,爸爸媽媽把院子整理的非常乾淨,種了各種蔬菜,一到夏天,滿園綠色,非常的漂亮。)
-
3 # 南湖泉105885282
我是父母輩躲日本佬從南昌縣逃難到吉安市的,後沒有回老家,從小親戚少,父母去世後我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嘉興工作併成家,一0年我退體時的住房拆遷雖然置換了一套毛坯房,但由於沒有裝修款於是賣了再在嘉興買了小房和兒子分開隹,現在已經過了八九年也習慣了,對吉安老家只是有小孩的舅姨家有吃酒類,同學有聚會走下,現在能走的動就走下,走不動了就算了,父母的南昌老家南昌縣崗上鎮蠶石吳家村還是上世紀68年走了一次,五十年了沒去過,退休前忙加上曾祖爺以下就沒有人在老家了,退休後眼睛又不好想去看看總難成行,唉父母不在了離了老家老家就是故鄉,但是又希望兒孫鵬程萬里為故鄉爭光。
回覆列表
你說的這個問題,如今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不過,如果是我,我還是會回去的。即使連村裡人都走光了,我也要回去看看,而且還會帶著子女去看看。不為別的,只為那一份無法抹滅的家鄉情懷,也讓子女感受一下,他們從哪裡來。
更何況家鄉還有祖墳,每年總應該去祭拜一下先祖吧!以前,交通如此不便,多少人遠離家鄉幾千公里,還要每年花好幾天來回奔波去祭祖,為何我們今天交通那麼方便,反而在回與不回中糾結呢?
另外,即使父母不在家鄉,家鄉還有其他親人或者熟悉的鄉里鄉親。回去跟他們用家鄉話聊聊天,找回曾經的親切感,這種過程我覺得比旅遊還有意義。
家鄉,可以沒有了我的那份田地,沒有了屬於我的房子,但家鄉在我心裡永遠藏著一個家,那是我童年的棲息地。外面的世界再好,我總覺得自己是遊子,只有回到故鄉,我才看見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