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鷹航空
-
2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太大,要看軍閥大小和是不是有自己地盤了,一個個軍閥說起來太麻煩,隨便說一些吧。
大的軍閥,如果能控制中央政權,那麼不管自己的地盤有多大,中央財政收入像交通部的鐵路收入、郵電部的收入,還有關稅結餘這種都能拿到手。雖然中央政府上下也有不少開支,不過當時軍閥都注重自己的實力,所以自己的嫡系就是優先供應了。比如直系曹錕掌握北京政權的時候,他的嫡系第三師一個月有軍餉20萬元,軍餉充足,那日子就過的好了。
依附中央的軍閥也是靠中央撥款,像曹錕時期的馮玉祥,就只能靠曹錕這個大總統調撥軍餉了,主要是崇文門稅關和京漢鐵路局等處撥款,有時候運氣不好,財政緊張,就得拖上幾個月。至於像胡景翼這種雜牌,待遇就更差了,人數差不多是直系第三師的兩倍,可軍餉一個月只有6萬多元,比第三師差得多。
其他的地方軍閥有自己地盤的,就是自己在地盤上徵稅徵糧,自給自足。不過這個就得看地方好壞了,比如山西的閻錫山,自己管理山西一個省,自己任命縣長、稅務人員,山西也比較富裕,養著晉軍10萬人,倒也能過的去。
地盤差的,就只能橫徵暴斂了,比如楊森鎮守廣安,每年預徵田賦六、七年甚至十一、二年,四年下來收了三十多年的稅,他的前任羅澤洲也是差不多的貨色,到1935年,廣安的田賦已經預收到1990年。所以說在民國時地主也不好當啊。不過這不是楊森最慘的時候,1928年楊森被打敗逃到渠縣,此時軍需餉項全無著落,不得不靠李家鈺、羅澤洲等人接濟。
後來因為部隊舊軍裝破爛,實在無法有人建議割取老百姓的長衫,用來縫補軍服。楊森下令派士兵持剪刀把守縣城四門,有人穿長衫的就強行剪去半截,嚇的四周鄉民不敢進城。
日子過的如此之苦,軍閥們自然抓住一切機會賺錢。郭松齡的部下魏益三,在郭松齡兵敗以後不敢回東北,帶部隊依附了孫嶽,不過孫嶽也沒錢給他。虧得魏益三在山海關帶來了一堆車皮,於是和京漢鐵路局合作,在高碑店和石家莊之間經營客貨運輸,解決了自己的軍餉。
至於有些匪氣比較重的軍閥,那來錢的法門就更多了。比如張宗昌佔據山東時,瘋狂擴軍,收編各種地方武裝和土匪武裝,擴軍到了20萬,山東雖然稅收不好,可是也養不起那麼多兵。所以有些土匪改編的部隊偶爾會從事下舊業,比如綁個票啥的,撈點外快。
總之軍閥們籌餉籌糧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3 # 濟陽老哥
謝謝邀請,舊中國的軍閥,撈錢多了去。小軍閥設定關卡,商旅每過一次都要交錢。大軍閥無論把持地方,還是中央政權,印鈔票是不二法門。煙毒鹽專賣,也是撈錢肥缺。軍閥手裡有兵有槍,有槍就有一切啊!象東北張作霖,把持東北,號稱東北王,一方面勾結日本。借錢買軍火,一方面向百姓攤派各種苛捐雜稅。一方面積極擴大地盤,甚至一度把持北京中央政權。正如魯迅所說,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可苦了天下蒼生。
回覆列表
在1911-1927年國內軍閥割據對峙時期,各地軍閥為了籌集軍費、採購軍需物質可謂是不擇手段,大體上有下面幾種方法:
1、武裝徵收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縣城,派出士兵沿街挨家挨戶進行武裝徵收,軍紀好一點的還算是講點道理,軍紀差一點的,就讓老百姓受苦受難了,那就是“搶”。
2、貸款
沒錯,就是向各種銀行、票號、商會貸款,畢竟向有錢人借錢才能短時間弄到錢,而且還不會引發百姓反感。不過這些銀行、票號商會都是有勢力的主,不用強硬手段那也是搞不來錢的,你知道的,軍閥借錢從來不還。
在這些軍閥中,有的講點原則,只向國內的銀行、票號借錢,再不濟會向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外國銀行借錢,少數不講原則的就肆無忌憚的向倭寇借錢,並且還接受了附加條款,那麼你懂的。
3、發行債券。
這還算是比較文明的方式,某些軍閥自立門戶,和轄地的商業銀行合作面向市場發行債券,並且強行讓各銀行、票號、當鋪、商家認購,認購方式一般以銀元(常見的就是袁大頭)、金條、美元等這些硬通貨貨幣支付。當然,這些債券都是有票面利率的,也就是要付利息的,而且利率還比較高,不過,沒有幾家的這種債券能夠到期還本付息的。據說,當年校長幹這種事情最有手段,也因此能夠從江浙一代籌集到足額軍費,這樣才能夠為北伐軍隊採購足夠的槍支彈藥。
4、做生意。
各地軍閥一般會利用當地土特產,再找個中間商,面向海外市場進行銷售,賺點利潤。當然這種土特產,你懂的,絕對不是什麼大米白麵。
總的來說,當年的國內工業、商業發展水平比較低,連連征戰,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OK,對於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