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兵說

    說幾個經典小事,就知道大唐有多強了。

    1,李淵點名讓外國元首跳舞助興。《資治通鑑》載:“貞觀七年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園,戊午還宮,從上皇置酒故漢未央宮。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什麼意思?說的是一次國宴,已退位的李淵一時興起,隨便點了幾個參加宴會的周邊國家元首,讓突厥可汗現場跳舞、南蠻酋長朗誦詩歌助興。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可以這樣隨意指使外國老大,霸氣側漏啊!

    2,一名唐兵看押1000日軍。公元663年,倭國將領阿倍比羅夫率領5萬餘人,與唐軍一萬人對戰,倭軍大敗,史稱“白江口之戰”。戰敗後,幾萬名倭軍戰俘整整齊齊跪在水邊求饒,一個唐軍士兵就能看押成千戰俘。唐兵在日本人眼中,簡直就是外星人一般的存在。

    圖:“白江口之戰”場景

    3,突厥降將主動要給李世民殉葬。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後舉國哀悼,其他國家使節都很悲痛,有的甚至用刀割面割耳表達哀痛。有個投降唐朝的突厥部將阿史那杜爾,哭得昏天暗地,要求給李世民殉葬。唐高宗很感動,下旨說我爹生前說了,不允許你殉葬,他這才作罷。

    4,一個使者滅一國。《舊唐書》載,七品小官王玄策在唐太宗時期奉命出使天竺國,結果遇上天竺國政變,他們就被抓了起來。在趁機逃出來之後,王玄策並沒有回國報告,而是到尼泊爾和吐蕃國借兵,組建了一支一萬餘人的部隊,結果背水一戰,徹底擊敗天竺軍隊,並把國王阿羅那順及王妃、兒子,以及俘虜的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創造一個使者滅了一個國家的傳奇。

  • 2 # Perfectmatch

    從領土面積看:

    唐朝疆域最大的時候,東到大海。北跨蒙古,南接越南。

    從老百姓的生活看:

    杜甫曾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從文化輸出方面看:

    日本遣唐使將京都城、天皇、和服,茶經等傳入日本,波斯薩珊王受唐朝冊封;突厥尊稱唐皇天可汗。

    從軍事方面看:

    公元630年,唐滅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公元635年,唐滅吐谷渾,慕容伏允自縊,其子降唐。公元640年,唐滅高昌,公元646年,唐滅薛廷陀,公元648年,唐滅龜茲,先任龜茲王被斬首,繼任被帶回長安。公元650年,車鼻可汗被唐軍俘虜,公元657年,唐朝滅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被俘虜,公元660年,唐朝滅百濟,公元668年,唐滅高句麗。

    唐代的文治武功,中國曆代王朝所罕見。

  • 3 # 小方說歷史1990

    經過唐玄宗近三十年的勵精圖治,大唐王朝出現了空前的繁榮,進入了全盛的時期。

    1.人口增長

    武則天統治結束的時候,唐朝一共3200多萬人,到了天寶元年,已經達到4890萬人了。天寶末年更是達到了5288萬,這已經是唐朝人口數字的最高點。特別是關中、河北和江南地區,人口密度已經到了每平方公里60人,與現在的歐洲基本相同。人口數字上去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也自然提高。

    2.儲糧豐厚

    唐玄宗時代糧食總產量不少,但具體落實到長安城,反而經常鬧糧荒。長安是首都,官多兵多百姓多,雖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但是畢竟面積有限,糧食經常不夠吃。但是經過運河水運運量和收購餘糧等方法並多年努力,在天寶年全國儲備糧有一億石之多,相當於全國四年的糧食總量。

    3.驛站、水運發達

    當時的全國物資流通主要靠驛站,不過驛站主要供官員往來和公文傳送用的,老百姓不能用。因此私人經營的驛站就像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私人驛站不但給旅客提供食宿方便,還搞起了連鎖經營。每個驛站都向客人提供驢子供拉人拉貨用,相當於那個年代的計程車。

    江南的經濟發展起來後,大規模運輸還是靠水利運輸。一個叫韋堅的財政專家把江南到長安的運河全線疏通了一遍,然後在長安城的禁苑挖了一個大人工湖,這樣,江南的貨船就可以直接開進長安了。漕運開通後,唐玄宗親自檢閱貨船入港。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廣運潭盛會。它的規模相當於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就是透過這次盛會,開元天寶時期的社會繁榮富庶表現得淋漓盡致。

    開元天寶年間,唐朝的繁榮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擬的。它是繼漢武帝之後,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二次繁榮,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巔峰。

    參考書目:《唐明皇》

  • 4 # 東東歷史

    不用多說其他的,就看看唐朝有多少詩人,文學成就有多高就知道了。

    一個時代,產生一兩位文學大師,那沒什麼。但是一個朝代有那麼一堆的大師,除了有官方支援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在於社會的富足和安定。

    只有社會富足和安定了,才能持續供養這麼多的文人騷客,如果國破家亡,食不果腹了,怎麼可能還會賣弄文采呢?

    這裡說的是文學大師,不是思想大師,思想的大師往往產生於社會變革的階段,比如晚清民國,春秋戰國這兩個時代社會需要變革,自然產生思想上的大師。

  • 5 # 忘川星玉

    可以從文化和技術的發展以及對外戰爭看出唐朝的強大。

    文化:

    文化上,唐朝的文化影響了周邊的很多國家。例如日本,新羅,百濟派遣很多的遣唐使來到唐朝的長安留學。特別是日本,幾乎全部學習的唐朝文化。漢字就是在唐朝時期被日本學習而去。唐朝的禮法,官僚制度影響了日本直到今天。儒家文化傳入日本。所以今天日韓的文化同唐朝很是接近。同中國源遠流長。

    唐朝文化發展迅速。出了很多的大詩人。例如李白,杜甫等。

    技術:

    唐朝的冷兵器武器製作技術在古代處於領先地位。例如唐刀,削鐵如泥,在古代是中國冷兵器製造技術的巔峰。在戰場上甚至有一刀切斷敵軍幾人的記載,可見其鋒利,在今天都是刀劍中的精品。日本武士刀就是根據唐刀製作而成。武士刀的製造技術基本上是學習的唐刀的製作技術。唐朝的建造技術發達。例如日本的京都的一些建築物就是根據唐朝先進的製造工藝建造的,雖然是木製,但是屹立千年都不倒,留存到了今天。現在日本還在使用唐朝的建造技術建造房屋,這種房子大多木製,有的甚至不需要一個釘子但是卻可以幾十年,幾百年不倒塌,無疑說明了唐朝建造技術的發達。

    唐朝的軍事科技發現也很迅速。例如改進革新了海戰的戰船,使得戰船行動迅速。白江口海戰,倭軍想要逃跑,無奈其船太落後不如唐軍的戰船跑得快,結果迅速被包圍,消滅。高仙芝攻打石國,石國城牆高大。高仙芝使用唐朝的最新的拋石器對石國的城牆進行連續轟擊,石華人哪裡見過這種東西,沒有防備。,最後城破,國滅。

    同時唐朝的造紙術,指南針等技術發達。在同西方交流的過程中,造紙術經由阿拉伯等國家傳入西方。

    對外戰爭:

    唐朝領土廣闊。對外戰爭勝率高。例如白江口唐倭戰爭。唐軍呈現壓倒性勝利,倭軍全軍覆沒,從此不得不低頭派遣遣唐使來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技術。

    唐朝不僅牢牢掌控了西域,還向更西開拓了領土。同阿拉伯帝國發生戰爭,迫使阿拉伯帝國停止向中亞的侵略和征服,要不然我們有可能變成某某斯坦。

    從太宗到玄宗時期,唐朝一直是在對外征服,從沒有被別人侵略,可見其強大。

    經濟:

    民族融合以及國際交流: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非常開放的朝代。唐朝的商人透過海陸兩個絲綢之路遠販東西方,促進了文化交流。當時的唐都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擁有常住人口180-200萬人。而且光外華人就有十幾萬之多。這些外華人大部分是對唐朝心存仰慕的。

    唐朝同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有交流。例如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等都有交流。日本等國還派遣遣唐使來長安留學。當時的長安城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長安有專門設定的供外華人留學的學校,相當於早期大學。這些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傳播了華夏文化。

    唐朝時期民族迎來了大融合。唐朝朝廷中不僅有漢人,還有日本人,北韓人,回鶻等其他民族的人為唐朝效命。例如著名的大將高仙芝,他就是北韓族人。後來帶領唐軍開拓西域,為唐朝打下了大片領土。

    總結:

    唐朝在文化上,軍事上,經濟技術上都對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形成碾壓式的影響。足以說明唐朝的強大。但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漸漸衰落。領土大量丟失,唐朝中後期,甚至丟失對西域的控制權。但是大唐的榮耀卻一直留存於人們的心中。

  • 6 # 心向青山

    公元630年,李靖滅東突厥,唐朝北方版圖到達貝加爾湖畔。

    公元640年,侯君集滅高昌,唐朝版圖進入今新疆地區。

    後來東突厥故地薛延陀崛起佔據今蒙古高原。

    公元646年,唐滅薛延陀,重新佔據蒙古高原。

    公元648年,王玄策滅中印度。

    公元657年,蘇定方滅西突厥。

    公元660年,蘇定方滅百濟。

    同年,薛仁貴擊敗契丹叛亂,擒獲酋長阿僕固,押至東都洛陽。

    公元662年,蘇定方翻越蔥嶺滅鐵勒,大唐西部版圖到達鹹海之濱(一說裡海)

    公元668年,李績和薛仁貴滅高句麗,再平壤設安東都護府。

    公元679年,裴行儉在中亞碎葉城(就是李白出生的地方)平定西突厥叛亂。

    至此,唐朝在邊疆設立了安東、安南、安西、安北、北庭和單于六大都護府。

    公元682年,突厥人復國,史稱“後突厥”,公元745年,李隆基之時於回紇聯手滅後突厥,白眉可汗首級送至長安,從此突厥退出中國歷史舞臺,一部分融入華夏,一部分西遷影響了整個中東的歷史,這是後話。

    公元747年,高仙芝滅小勃律。

    公元750年,高仙芝滅石國,但次年在怛羅斯敗於黑衣大食。

    公元840年,回紇被戛吉斯擊敗後瓦解,南下途中與大唐發生衝突,唐大破回紇,末代可汗被擊殺,首級傳至長安。

    另外,吐蕃與大唐在安史亂後交戰多年,最終在842年瓦解,此時距大唐滅亡還有半個多世紀。

  • 7 # 目送歲月

    唐朝的強大可以從以下的唐詩中反映出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政治方面)

    這是杜甫《憶昔二首》中的詩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通和清明,民風淳厚,百餘年間安享太平,禮儀、律法等方面也秩序井然,全面的展示了盛唐的社會政治風貌。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

    (經濟方面)

    這是王建《夜看揚州市》中的詩句,反映了城市的夜晚燈火通明、街市如晝,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揚州的經濟繁榮,也說明了唐帝國在當時除了長安這個國際大都市,其他各大城市同樣一片繁華,經濟發展欣欣向榮。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外交方面)

    這是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中的詩句,描寫了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同九重天門,萬國使者上殿朝拜天子的情景,反映了當時大唐在外交上折衝尊俎、縱橫捭闔的氣度,徹底折服了四鄰八方。據史書記載,唐朝和高麗、新羅、百濟、日本、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70多個國家有過頻繁的交往。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

    (軍事方面)

    這是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中的詩句,表現了守邊的將士身經百戰,雖然鎧甲磨穿,但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的氣概。這反映了當時唐朝軍事實力的強大,且名將輩出,先後滅東西突厥,滅高句麗,滅吐谷渾等。在帝國巔峰時期,影響甚至覆蓋整個中亞。

  • 8 # 史是古代的史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享國近三百年,是公認的中國古代最強盛時代之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疆域空前遼闊

    唐朝的疆域空前遼闊,是第一個未修建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唐朝的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如下圖:

    唐朝被四夷稱作“天可汗”,並吸引周邊鄰國,比如新羅、日本等學習唐朝文化和制度。

    經濟繁榮向上

    農業方面:水利、耕作、栽培技術發達;

    工業方面:絲織品、陶瓷品(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技術發達;

    商業方面:商業繁榮,當時的長安、洛陽、揚州、廣州都是聞名於世的大都市。

    軍事力量強大

    繁榮的經濟為軍事力量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唐朝軍隊裝備齊全,武器精良,馬匹充足,盛唐時代安西都護府的唐軍從來沒有超過三萬人,但卻控制著西域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震懾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並還有餘力數次主動進攻阿拉伯帝國,唐軍的強悍可見一斑。

    文化藝術空前繁榮

    唐朝有雕版印刷術和火藥的發明,天文和曆法也獲得顯著成就。

    湧現出大量優秀才子,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

    一個開放的王朝、一種相容並濟的風氣才能湧現出如此多的優秀的文人墨客。

  • 9 # 隨緣客7

    可以從以下幾方看出唐朝的強大。政治上開科取士,開創的科舉制度一直延續至今,基本上做到惟才是舉。這表明了唐朝政治制度上的清明的一面。對外開放,吸納包容,萬國來朝。除表明經濟的繁榮和軍事上的強大外,也說明唐朝時期政治上的開明和大度。經濟上鼓鑄"開元通寶",結束了五銖錢600餘年的使用歷史,奠定了自唐宋元明清所有後來王朝的幣制基礎,不論唐以後這些王朝在鑄幣上怎樣花樣翻新,但都脫出"開元通寶"的窠臼。幣制的革新,這除經濟強大外,還需要政權的穩固和強有力政治權力的強制推行。"燕瘦環肥"。從唐朝人喜歡以胖為美也可以看出其經濟的富足。文化上唐朝更是強勢,文學大師級人物輩出。唐朝文化上結束了六朝以來在詩歌創作上追求侈靡奇麗之文風,開創了詩歌創作上的昂揚向上和浪漫色彩的新詩風,把詩歌這一藝術形式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形成詩歌藝術文明。

    以上回答沒有引經據典,全憑自己肚子裝的那點零碎,透過搜腸刮肚出來的。如有不滿意的,請方家狠狠拍磚!

  • 10 # 桃花石雜談

    謝邀!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唐朝的強大?要說明唐朝的強大,首先恐怕得把強大的標準定下來。比如按照現代的標準,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具備的幾點:廣闊的國土面積,強大的軍事力量,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穩定,大量外國移民等等。可以說在這幾個方面,唐朝都在當時的世界首屈一指,從中國歷史的縱向來比較,唐朝也是無可爭議的第一名。

    唐朝的國土與軍事

    首先從領土面積上講,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王朝之一。據一些統計數字,唐高宗龍朔年間,唐朝的面積達到了1200多萬平方公里。也就是北及貝加爾湖,南到越南中北部,西到烏茲別克,東到北韓半島,可以說除了青藏高原和東北地區,唐朝的領土基本上涵蓋了中原王朝統治區域的極致。

    而且唐朝直接統治的區域很大,在許多邊疆地區都設定和內地一樣的州縣。比如在現在越南北部和和阿富汗地區,唐朝都設定了大量州縣,並且許多都派駐有漢人官吏。僅在阿富汗地區,大唐就設定了8個都督府、76個州、110個縣。曾以世界最大佛像巴米揚大佛而聞名的阿富汗巴米揚地區,在唐朝時就有個極其中國化的名字,叫寫鳳都督府。而當時巴米揚大佛已經豎立了幾百年,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巴米揚大佛也曾是中國的佛像。所以唐朝的這種統治方式,和其它一些朝代只是有名義上的統治是很不一樣的。

    高宗時期唐朝版圖達到極盛

    而這麼遼闊的疆域得益於唐朝超強的軍事實力。大家知道,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個農耕國家,而農耕國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願意打仗,只要我能風調雨順的種地,能讓糧食豐產就好,對於開疆拓土,其實一直沒有多大興趣的。唐朝當然也是建立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但因為其國力過於雄厚,所以儘管還是沒有擺脫農耕文明不願打仗的本質,但還是進行了大量的對外擴張戰爭,據不完全統計,唐朝統一中原之後,滅掉的國家至少有下面這些:東突厥,西突厥,吐谷渾,薛延陀,高句麗,疏勒國,焉耆國,龜茲國,小勃律,石國等。

    在這些國家裡,滅亡東西突厥可以說是最大的成就。因為有歷史記載以來,可以說這是中原王朝滅亡北方遊牧民族國家的唯一案例。即使是漢朝數百年北擊匈奴,最終其實也沒有滅亡匈奴,而是迫使匈奴西遷。而大唐可是實實在在地在三十多年內先後滅亡了東西突厥。

    曾經的唐軍

    至於網上有些言論說宋朝時對外戰爭的勝率高過唐朝,這可以說完全是在偷換概念。宋朝時的“對外戰爭”都是被入侵的戰爭,所謂的“勝”也不過是擊退了敵人,一敗就離亡國不遠了。而且無論勝敗,國內人民的生活都會受到戰亂的影響。而唐朝的“對外”戰爭,基本都是對外擴張戰爭,戰爭都發生在國外,所謂的“敗”,也不過是沒打下來,撤兵回來而已,而一旦勝利了,就是又滅了一個國家。而且無論勝敗,國內人民的生活都很少受到影響。所以把這兩種戰爭放在一起比,其實是很滑稽的。

    經濟、文化和世界影響力

    唐朝時經濟是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根據一些人的計算,唐朝時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239億美元,佔世界GDP的比例接近60%。至於文化,其實就更不用多說了。直到唐朝滅亡已經1100多年之後的今天,唐詩仍然是衡量一個華人(甚至包括日本人、南韓人和越南人)有沒有受過教育,有沒有基本的文化素質的最基本的標準之一。

    而唐朝的國際影響力也沒有什麼爭議。比如大家都知道,唐朝時有大量波斯人居住在長安和洛陽,甚至有波斯王族舉族投奔大唐(詳情見答主另一篇關於波斯和中國關係的回答,有詳細說明)。而日本對大唐文化可以說是匍匐於地,十幾批遣唐使幾乎將大唐能學的一切都學了回去。海外華人聚居區現在都叫唐人街,而這個名稱起源於16世紀(明朝)的日本,當時在日本的華人聚居區被叫做大唐街,其實這也是唐朝對日本文化影響的延續。

    唐朝威名當然不僅僅侷限在東亞,甚至已經遠播阿拉伯。創立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就曾經有一句名言至今被全球穆斯林所銘記:求知去吧,哪怕遠在中國(求知不辭中國遠)。而當時的中國,就是大唐!這也是大唐盛名遠播一個最生動的例子。

    所以綜合來說,唐朝前期一百多年的強盛,確實達到了中國古代史上的巔峰。

  • 11 # 朝文社老張

    比起以往關於這個話題的,各種巔峰時代唐王朝的大事件大成就,今天不妨講講另一類的“冷門”小事,每一樁簡單故事背後,對於大唐王朝的驕傲,都會油然而生。

    一:可汗跳支舞

    首先是樁《資治通鑑》裡講的事兒:貞觀七年十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拉上歡度晚年的老爹李淵,在當年漢朝的未央宮飲宴,被抓到長安的突厥可汗頡利也在下面陪喝。大概是喝高了的李淵老爹,想起自己當年給突厥稱臣的苦日子,甩手招呼頡利可汗給自己跳支舞。當年威震漠北的頡利可汗呢?二話沒說就開跳,直跳得現場歡聲笑語,憶苦思甜到其樂融融。

    曾經視中原政權如“乖兒子”的突厥可汗,大唐開國後,就是被揍的這麼乖。

    二:倭奴跪泥地

    公元663年八月,唐朝艦隊和日本艦隊在今天南韓扶安白江口打了一仗。戰鬥本身沒什麼稀奇,一貫唐朝的海上吊打套路,大船撞拍竿砸火箭燒,把五萬多日軍全燒到海里去。但壯觀的卻是打完後:幾萬日本俘虜齊刷刷跪在水邊的泥地裡,一個全副武裝的唐軍士兵,就看押千百個日本俘虜。白江邊的泥地裡,一眼望去全是撅屁股求饒的日本人。

    二戰時期,英華人常津津樂道“抓了二里地義大利俘虜”,大唐抓日本人這一幕,壯觀程度絲毫不差。

    三:不進波斯灣

    既然說到了海戰,就得說說唐朝的船。唐朝是中國古代造船業的井噴時代,開到海外去的唐朝大船,更是常叫外華人開眼。阿拉伯人蘇萊曼的《遊記》裡,就繪聲繪色寫了唐朝的大船,在南亞甚至東南亞的航線上,唐朝大船的載貨量,通常都是其他國家船舶的數倍。絕對的土豪級別。

    而且更雷的是,以蘇萊曼的記載,當時波斯灣的港口比較簡陋,港口的水也太淺,以至於唐朝的船由於太大,根本沒法開進來。只能換小船進港。水太淺,容不下唐朝來的“大龍”。

    四:死就死昭陵

    其實,比起被唐朝打得翩翩起舞的東突厥來,當時西方人眼裡更恐怖的,卻還是西突厥。西突厥盤踞中亞大地,勢力延伸到東羅馬地區,中亞諸國紛紛臣服。西突厥可汗在東羅馬史料裡還有“北方之王”的名號。公元657年,大唐王朝亮劍西突厥。勇將蘇定方的一萬鐵軍狂飆突進,在額爾齊斯河血戰西突厥十萬精銳,殺得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可汗嗷嗷西逃。逃還沒逃贏,被大唐在烏茲別克抓個正著,四十萬人畜全成了俘虜。

    但同為俘虜,比起“打仗不如跳舞”的東突厥頡利可汗,這位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可汗卻更軸,押到長安後就衝唐高宗嚷嚷:要殺你就殺,但一定要在埋葬唐太宗的昭陵裡殺,我死也要死在唐太宗身邊。唐高宗一陣哭笑不得:算了赦了你了。阿史那賀魯病故後,唐高宗把他埋在東突厥頡利可汗墓碑旁邊,兩個突厥可汗做個伴,挺好。

    東西突厥兩大威震歐亞的可汗,就這麼全被大唐埋了。

    五:不許你殉葬

    唐朝滅突厥時,招降了那麼多突厥部將,這幫人後來又如何了?最有發言權的是倆人:阿史那杜爾和契苾何力。

    在昔日突厥內部,這哥倆都是重量級。阿史那杜爾是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契苾何力是鐵勒部的酋長。自從歸降了唐太宗後,這二位昔日的大唐仇人,就是百分百死心塌地。阿史那杜爾一生戰功卓著,且為官出名清廉,公認唐代廉政楷模。契苾何力更是生猛,每次惡戰都衝鋒在前,一次被薛延陀汗國俘虜,對方花言巧語勸他投降,當場勸出他一句怒懟:有唐烈士受辱賊延邪——別看我是鐵勒人,我心卻是大唐心。

    待到唐太宗去世後,這二位滿懷“大唐心”的哥倆,更是哭得昏天黑地,哭完了就拔刀抹脖子,大呼要追隨唐太宗而去。直到唐高宗連忙下了旨意,說我爹生前留話了,不許你倆殉葬。這二位硬漢才嚎哭著作罷。如此向心力,正是“天可汗”唐太宗打造的大唐!

    六:這不算大事

    唐太宗年間,大唐使節王玄策出使印度戒日王朝,不料戒日王朝發生內亂,逮住大唐使節一頓亂打。王玄策大使大怒,找吐蕃借了一千多兵馬,反過手就把今天印度史料還在海吹的戒日王朝給滅了。抓了一萬兩千多俘虜拉回長安。印度大陸各國紛紛向大唐表忠心,甚至還死乞白賴求大唐賜老子像與《道德經》,中心思想就是我乖別打我。“國際影響”十分轟動。

    但對這外交大事,唐太宗怎麼處理的呢?就輕描淡寫一句話:“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大揚國威的王玄策呢?出使前就是個副使,立了功也就升了半級,提拔成從五品散朝大夫——滅個印度,在大唐就不算個事。

    七:武裝到牙齒

    盛唐外戰的常見畫風,就是以少打多,經常是萬餘人的唐朝大軍,追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敵人狠打。為啥這麼狠?就要問問唐軍裝備有多狠!

    以《太白陰經》記載,一支兩萬人規模的唐朝軍隊,有陌刀手兩千五百人,騎兵六千人,重步兵五千人,刀盾兵與弓弩兵各三千人,其中批明光鎧精甲計程車兵有八千五百人。全軍團裝備陌刀兩千五百把,強弓兩萬多把,硬弩兩千五百多張,各種箭支二十五萬支。不單有射程二百多米的輕型單兵弩,還有發射破甲重箭和火箭的轉軸車。每次作戰時先弓弩呼嘯騎射,然後步騎重兵衝陣,如此軍隊,就是兇悍的鋼鐵魔獸!

    大唐鐵軍雪恥突厥的輝煌,幅員萬里的國土,就是這強大軍工生產撐起的鐵血軍隊,風光撐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中的獨角駁和灑金鱗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