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雲淡風輕看雲海沉浮

    古時候繪製地圖可是個技術活,基本上春秋戰國繪製的地圖都是比較抽象的,例如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裡面的地圖都是比較抽象的,可考的地圖可以參考圖片。

    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地圖是在戰國時期繪製的。它們於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天茂海灘秦墓出土。共有7幅地圖,但7幅地圖主要是秦國的山區河流。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地圖。主要是《跟蹤對映》和《華誼對映》。

    所以據本人淺見,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圖。

  • 2 # 生活問道

    地圖是我們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文字的出現讓我們擺脫愚昧,地圖的出現,則使我們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越是發展越是依賴於高畫質晰精準的地圖輔助,那麼,在中國國代地圖是怎麼繪製的?單獨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又是怎麼完成的,這一切都是讓我們好奇和神往的秘密。

    我用我所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風水書中的圖形

    一,最早的地圖其實就是我們都聽說過的風水。

    為什麼說聽說過呢?因為風水往大里說是宇宙周天無窮變化的演算,往小裡說就是擺攤算卦養身活命的工具。不過著並不影響它作為最早圖形的地位。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這句話相信所有人都聽過,影視劇裡這算得上是經典臺詞了。但是這四句話的意思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郭璞在《葬書》中提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四靈代表著選地四周的山水河流。

    對於風水地是要畫下圖形的,並且這些圖形繪製成本,久而久之,這成了地圖的原始雛形。

    二,生活和軍事上的應用成為了主流。

    生活狀態提高促進了人口流通,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要有容易辨認的符號或是地理,例如河流、山脈、峽谷、岩石、樹林,這些都是人們遠行時唯一可以憑藉的自然工具,而這些自然工具又有不會被更改的特殊性,也就被人們整理成冊。

    有人的地方就有糾紛矛盾,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就成為了掠奪的首要目標,而行軍打仗所經過的路又不完全等同於老百姓日常需求,例如哪裡適合住宿?哪裡適合設伏?哪裡適合據守等等符合作戰的地圖圖形就逐漸出現。

    三,圖形完成得益於碎片化。

    那時候雖然有一些工具,但是工具簡陋不足以支援全方位立體性的繪製完成。因此,就有了各種手段來輔助完成。

    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國其實都是周朝的分封諸侯,作為分封諸侯,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自己的領地範圍。但是又沒有先進的工具,怎麼辦呢?古人想出了很多辦法,例如,依據河流的走勢作為分界,或是山川的地形來劃分界限,人口部落的生活習慣進行區分等等。

    區域化分完了,自己內部也要進行劃分,古人也有很多辦法,例如最早的“鼓車”是一種原始的類似於齒輪驅動的工具,車輛前進一段時間,鼓車就會敲擊一下,然後記錄下每次鼓聲的距離,在記下敲擊的次數。就能知道大概的距離了。

    作為各個領地的管理者,不但要進行生產、兵役等工作,丈量領地的大小、繪製領地的地形地貌也是主要工作。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繪製形成了一個個地區完整的碎片圖形,再將這些碎片交由國家專門的機構統一測量繪製成大圖。那時,繪製一張完整的地圖是件非常艱鉅的工作,而且地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戰爭的頻繁爆發。領地隨著戰爭的勝敗也時時更新,有時來不及繪製地圖,就用文字記錄下土地或增或減,這也是地圖的一部分。

    四,戰爭的頻繁讓地圖成為國之利器。

    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圖並沒有因為各國處於文化大碰撞,科技大進步而發生實質的飛躍。不過不爭的事實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地圖成為了國家間交流交往的必不可少的國之利器。那時,首先是百姓是不允許私自繪製地圖的,再有,由於知識傳播面狹窄,繪製地圖的技能更是被極少數人掌握,這樣的人才在各國都是國寶級的存在。

    原因就在於戰爭,春秋戰國時期前後共五百餘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從一百多個諸侯國到最後的七個國家,戰爭之慘烈可想而知。支撐戰爭的除了兵員、糧草、戰術、國家的發展基礎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地圖的運用了。

    中國著名軍事家劉伯承元帥曾說過:“五行不明,輸的乾乾淨淨。”這裡面的五行就包括“地形”。無論戰略在正確,士兵再勇敢,不掌握詳盡的地理,也是沒辦法打勝仗的。我們上學時學過的《晏子使楚》《將相和》其實就是對地圖最好的詮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二、三、四宇宙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