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呀伊呀呦

    兩個月的寶寶舌頭髮白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可能就是奶液黏在舌頭上了,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用棉籤沾點水或沾點5%食用小蘇打水進行口腔清理,清理的時候注意不要在餵奶之後,避免吐奶,同事力度也要注意。

    2.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寶寶上火,腸胃消化不良。那怎麼判斷寶寶是不是消化不良呢?可以觀察寶寶的便便,正常的便便是黃色,被稱為黃金便便,消化不好時,便便顏色會變綠。家長還可以聞聞寶寶的口氣,有沒有奶酸味。如果是消化不良的話,可以給寶寶喂點益生菌,調理下腸胃,喝奶粉的寶寶可以適當喂點水。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再加水,但寶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鹽少油,忌辛辣。

    3.還有一種是鵝口瘡,寶寶口腔被一層白色斑膜覆蓋,得了鵝口瘡的寶寶容易出現吃奶哭泣,吞嚥困難,還伴有低燒。如果得了鵝口瘡可以先用2%至5%的小蘇打水消毒,然後擦拭冰硼油、制黴菌素混懸劑。平時注意多給寶寶補充維生素B 和維生素C。

    4.另外觀察下寶寶面色和唇色是否紅潤,如果面色和唇色發白,那可能是生理性貧血,貧血會造成舌苔發青發白,三個月以內是正常的,只要寶寶精神好,眼睛亮,能吃能睡就沒事,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測。

  • 2 # 馨媽養娃

    寶寶舌苔發白很可能是因為喝奶的緣故,新生寶寶幾乎是不分泌口水的,所以吃的奶會很容易掛在舌頭上,即便是三個月以上大一些的寶寶,如果總是喝著奶睡著,也是容易殘留奶漬,可以用沾了水的軟布擦一擦,就能擦掉。寶寶平時喝奶和睡眠正常,精神狀態也好,就不用太過擔心哦,也可以喂寶寶喝一點點水沖洗一下口腔和殘留在舌頭上的奶,這樣會好很多。

    還有可能是鵝口瘡,鵝口瘡一般多發於兩個月以內的新生嬰兒,少數也有更大月齡的寶寶,形態上基本上什麼樣的都有,有一個點兒一個點兒的,有一塊一塊的,也有一片一片的,有長在舌頭上,也有長在口腔上膛或者側壁上,或者也有長在牙齦上的。甚至它都不一定是純白色的,有時候還會漸漸的發黃。如果想要確定是不是鵝口瘡,就用洗乾淨手去觸碰那些白色的東西,如果怎麼蹭都不掉,使勁的摳下來,缺失的地方的面板會發紅甚至出血,就是鵝口瘡的表現。  不過父母們不用害怕,鵝口瘡其實不是“瘡”,所以大多數不會疼,也基本不會影響進食,有一部分的寶寶會有不舒服的表現,但也並非十分疼痛。但是如果你的寶寶一旦吃奶或者吸奶嘴的時候會哭鬧,那就要懷疑一下這個問題。

  • 3 # 仨個寶寶

    寶寶的舌頭髮白,尤其是新生寶寶舌頭髮白,是非常常見的。即便是完全健康的寶寶,舌苔相對於大人來講,也會偏白偏厚。

    因為寶寶新陳代謝更快,舌頭表層的面板角質也會更多,而寶寶又沒有牙齒和進食固體食物把舌苔磨掉。

    如果是舌苔“過於”發白的寶寶,一般有以下兩個原因。

    奶漬殘留:

    常見於小月齡的寶寶,如果寶寶總是吃著奶睡著,就容易有殘留。

    可以用沾水的紗布每天早晚各擦拭一次;或是讓寶寶喝完奶之後喝口水,保持口腔清潔,以防滋生細菌。

    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

    大部分是出生時從媽媽的產道或後期餵養時消毒不徹底的餵養器具所感染。另外,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或是服用過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這種疾病。

    那麼怎樣區分奶漬殘留和鵝口瘡?

    鵝口瘡會長在舌頭、牙齦、軟顎等各處,基本是除了牙齒之外的一切地方,形狀很像一塊塊補丁。(也有一點一點、一片一片的)

    如果用棉籤擦拭,很容易就能擦下去的就是奶塊;相反怎麼蹭都很難蹭掉,若強行擦去白色斑膜,缺失的地方呈現紅色創面,甚至輕微出血的,就是鵝口瘡。

  • 4 # 小熊相簿

    鵝口瘡可能性大。用制黴素片三片研磨成粉末加大杯的塑膠一次性杯子半杯水攪拌均勻,用棉籤沾取後塗抹口腔,一天三次,效果不錯。注意不要碰到舌根深處防止嘔吐,此外,不宜剛進食完立即塗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保羅會和詹姆斯,韋德以及安東尼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