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滇池泛舟
-
2 # 促成教育
您說的這個問題是時常存在的,從此可以說明,智商高的人並非學習就好,有很多看似特別聰明的人,往往學習卻不盡人意,具體表現就是學習上不夠刻苦,不夠勤奮,一聽都懂,一聽都會,但往往是一做都錯。甚至還表現在作業上拖沓,磨磨蹭蹭,潦潦草草,思維不夠縝密,不夠嚴謹。總之,會表現出太多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的缺憾。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不好的習慣造成的,這樣的學生往往反應比較快,思維敏捷,思維豐富,富有較強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但是這樣的學生也往往表現出一定的軟肋,也正是因為其思維的敏捷性,往往使問題考慮不周,考慮不細,對於問題的回答往往是信口開河,缺乏縝密的思維,縝密的思考,縝密的分析,縝密的推理,所以往往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對於這樣的學生,應該慢慢促使其習慣的改變,讓其漸漸多點冷靜,多點沉穩,多點耐心,多點縝密,多點嚴謹。對此不可操之過急,要慢慢來,給其一個充分的過程,讓其充分意識到其嚴重性,只有慢慢喚起其自身的覺醒,才能促使其慢慢的改變,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相信學生會慢慢改變的,相信學生會變得越來越好,到那時就會真的發揮其自身優勢,凸顯自身潛能。
一點卑見,不當之處,也請諒解。
-
3 # 三城一郭
智商高與學習好沒有直接關係,關鍵在於興趣。
再聰明的人不喜歡學習,尤其是對於按部就班的學習書本更加厭煩,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才是關鍵。
尋求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從他興趣大的方面入手,不斷引導學習,養成習慣,就會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有了刺激,有了樂趣,就會學習。就像沒有完整看過一部小說的人,雖然知道好,但就是沒動力去看,或者,很難堅持看完,往往開了頭,就僅僅是開了個頭。
聰明的孩子大多不喜歡被約束,因為有自己的想法,不會依附聽從別人,而稍微笨一些的人經常是依靠別人的想法的,他會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地去做一些事情,而這些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做事,最後也能成就了自己。反倒是聰明的孩子,對什麼都一知半解對什麼都不深鑽研。所以,帶領聰明的孩子,一定得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大人要費很多心思來和孩子周旋,使他能夠養成對自己有益的習慣。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大人沒必要非要按著自己的方式來要求孩子。
老師的鼓勵勝過父母千百次的督促。
-
4 # 甄心家庭教育
孩子聰明,但是成績差,作業拖沓,如何改變?
1.習慣比智商更重要!
智商高是學習拔尖很重要的條件,但是僅僅智商高,沒有好的習慣,一切都是空談!
莎莎很聰明,樂高拼圖比別的孩子都玩的好。但是從一年級就不喜歡看書,也不愛寫作業,就愛玩。成績不及格。
父母工作忙,看孩子小,就沒怎麼管孩子,後來再想管,就發現,已經很難了。
現在成績差,平時孩子的學習習慣一定不好。比如週末,寒暑假會不會預習複習? 先學習,再玩的習慣有沒有養成?
孩子的專注力。
聰明的孩子,比較好動,專注力不足。
父母可以給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專注力提高,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就不會拖沓作業。
父母可以透過專業的專注力訓練遊戲,也可以透過讓孩子感興趣的形式學習,提高專注力!
吃苦的毅力訓練。
學習是枯燥而辛苦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定的毅力,很容易放棄學習,沒有學習動力。
先讓孩子從戶外活動中,找到成就感,掌控感,能吃苦。
回覆列表
個人以為,智商與成績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我家孩子也有您說的這個問題。但是他在幹他喜歡乾的事情時候很專注。
我個人思考:孩子智力是能取得更好的學業成績或學習效果的一個條件,但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學習方法不對,孩子的學習效果也不會太理想。
您所提到的學習差是學習結果的表現,寫作業拖沓是學習行為問題的表現,那留給我們的就是兩個問題:一是分析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二是如何針對問題的原因加以調整對孩子的教育。
我個人分析寫作業拖沓主要原因在於孩子還不能很好地自控,做作業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或自己無法有效集中精力。因為孩子智力不錯,因此對知識的理解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當然不排除存在對某個知識不理解的情況)。
因此我選擇讓孩子做一些必須要集中精力才能更快更好完成的事情,如在規定的時間內用一根線把幾十根縫衣針穿起來,完成了有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