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簾月窗
-
2 # 大美農村綠水
這句話不含褒貶。"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原句是這個樣子的。通俗的講:水太純潔了,裡面就沒有藻類,浮游生物在裡面生長。就不能讓賴以生存的魚類在其中生活了。
水的滋養,容納之性不現,它就是無用的水。
那些水草,浮游生物,魚類不能與它親近,還能把它當朋友?
用它來類比人際關係。如果一個人太清高了,就如同水不接受魚的存在一個樣子,魚水之情就沒有了。這個人還能有朋友嗎?
做人要學大海,容得下百川,容的下洪水,容的下髒流,統統接受,慢慢淨化!那你的朋友就會遍及各行各業,高低胖瘦,五湖四海!
我們要學會承載,而不是畫地為牢。"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
3 # 土乖土乖
這句話應該是說一個道理吧,能用褒貶來形容嗎?我只能說,我很贊同。
水清則無魚,其實少了個字,應該是“水至清則無魚”。這不難理解,水太過清魚則無法生存。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下面一句是“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人太過於精明就沒有朋友。
我平時不愛扣字眼,但是這句話中,“至”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字,它限定了一個量的問題。水清好不好,好!人察行不行,特別行!關鍵就在於至。古人用詞不含糊,至就是極其。扣不是壞事,極其扣就不行。喜歡是好事,極其喜歡就不一定了。
我猜你想問的是在生活中堅持自己,好不好!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時候我們總是單純地認為這個世界不是好的,就是壞的,不是清的,就是濁的,我們討厭那些三面兩刀的人。以至於後來我們漸漸知道了原來黑白之間還有灰,於是我們很難在純黑或純白中生存,於是我們成了小時候討厭的人。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不要灰的,我就堅持白。我認為需要看場合。
首先,工作場合。除了原則性問題,其他的都不是問題。如何劃分,那就要看你自己,我個人認為原則就是自己的底線,跨過這條線,對不起,沒得商量。
其次,生活場景。我從不跟家裡人辯論,一向都以您說的真對結束,家裡人,我是覺得沒必要。堅持贏了,沒好處,輸了,也沒損失。
回覆列表
“水至清則無魚”是一個成語,字面意思是水如果太清了,就會使魚沒法子活。而進一步理解,這句話中還隱含一定的哲理,由於水體裡面本應該有魚,現在由於水太清了,水裡面一點養分一點陰涼也沒有,導致魚無法生存,所以這是很不正常的。那麼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又說魚水之情。魚要依靠水才能活,水實際上也不能沒有魚。因為水中有魚,則說明水完成了自己能承載外物、成就他人的功能,也就是說水裡面有魚,這水才實現了自己應有的價值。而魚和水這樣的關係正好比人需要互相依賴的關係差不多。
因此,在生活中這個成語一般是用來比喻人的相處之道,就是一個人對部下對他人對朋友不能要求過高,否則你身邊的人都沒有辦法適應,就必然會遠離你,於是這個人也就成了孤家寡人。所以,這句成語也符合人們常說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
這句成語,在它原文的出處《大戴禮記》中,還有一句對偶的下文“人至察則無徒”。所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合起來說,就是前面是比喻,後面是實際。就是說人如果太精明瞭就會沒有同類和夥伴。所以人在對待他人時要有自然寬鬆的氛圍與對待,不能一切都明察秋毫、精明無比,否則就會使他人在你面前總是被看清楚而無處遁形,使別人在你面前因為總是不能強於你而很緊張,於是大家都不願跟你多說話了,最終大家都離開你了。所以人不妨大事明察嚴肅認真,小事可以含糊一點。
至於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我以為既不是褒義也不是貶義,是中性的。因為它一般都是用於朋友之間的好心奉告,既不是批評,也不是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