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芳自賞丶204

    面積達340萬平方公里左右,

    秦朝的疆域大致為:東起遼東,西抵河西、四川,北達陰山,南包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帶,西南至雲貴地區。(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初並天下時,“地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即東至大海,西至甘肅,北至鄂爾多斯,南至越南中部.

    但是這種說法與史記其它部分存在矛盾,據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原後,又發兵略取陸梁地,設桂林、南海、象郡,派蒙恬北伐匈奴,略取“河南地”,所以上述版圖應該是秦朝疆域基本穩定後的範圍.

  • 2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言史堂帶您回顧前朝舊事

    秦朝疆域四至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國土面積:354.69萬平方公里。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又經過了多次擴張,至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去世時,秦朝的疆域達到了空前的範圍.

    秦朝的新疆域包括嶺南地區,即南嶺以南今廣東、廣西和越南的東北部,是百越諸族的聚居地,戰國時還不是楚國的領土.根據《淮南子·人間訓》的記載,秦始皇的動機是“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因此命尉屠睢率五十萬軍隊分五路南征.由於越人以叢林為依託奮勇抵抗,三年中秦軍死傷數十萬,連尉屠睢也在越人夜襲中喪生.所以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 年)才又徵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同年設定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基本結束了軍事行動.

    在西南,秦朝以成都平原為基地,向西、北兩方面擴張到了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上游,佔據了邛、笮、冉、駹等部族地區.向南又整治開通了一條“五尺道”,從今四川宜賓延伸到雲南曲靖,並在沿線控制了不少據點,設定了一些行政機構.但由於投入的兵力和派駐的人員有限,統治並不鞏固,所以在秦亡後就都已經放棄了

    在西北,秦始皇於三十二年(前215 年)派蒙恬率三十萬軍隊趕走了河套一帶的匈奴人,第二年在陰山以南、黃河以東設定了九原郡,管轄新設的34個(一說44個)縣.但這些地方本是戰國時趙國的舊地,連秦始皇令蒙恬築起的萬里長城,實際上也是以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已築過的長城為基礎的.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以往曾不時侵入內地,秦朝的措施主要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防衛目的.。

  • 3 # 濤說精彩歷史

    除了《史記》文獻,還有一塊2200年前的“琅琊刻石”秦朝文物,珍貴地、“自戀”地記載了秦朝疆域。

    1、一般認為,秦朝疆域大約有340萬平方公里。大致範圍是:東起遼東、西抵四川、河西,南據嶺南、北達陰山。

    (秦朝疆域▲)

    2、具體記載就多了,最重要的還是《史記》“四至說”: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地域範圍:

    “地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後世《資治通鑑》、《太平御覽》、《讀史方輿紀要》等書均採用此說法。

    當然,有學者考證更細,認為該疆域不是“始皇26年”的四至,而是“始皇33年”的四至。如始皇32年,全國統一後,始皇發兵30萬,派蒙恬北擊匈奴,攻取今河套地區,秦朝疆域才達到鼎盛。

    3、最精彩的是秦朝考古實物“琅邪刻石”,說的疆域更大:

    一般認為琅琊刻石制於始皇28年,是中國僅存的2塊秦代石碑(另一塊是泰山碑),距今超過2200年。石刻中所說的疆域是:“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功蓋五帝,澤及牛馬。”

    (朕的功績比天大,秦朝的牛馬都受了我的恩惠……▲)

    根據專家考證,琅琊刻石的“四至”比《史記》“四至”還大,不過一般認為是誇大了的說法。

    (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琅琊刻石”,原在東膠南琅琊臺上,傳說為李斯所刻 ▲)

    (琅琊刻石▲)

    總之,無論虎犬還是人類,都有天生領地意識和私人空間需求,希望越大越好。古代疆域受戰爭、遷徙影響更大。一個國家強盛,疆域也能達到最大;若衰落,疆域也會縮小。

  • 4 # 環球人文地理

    我一直比較喜歡這種地圖,感覺更真實。雖然它不像歷史課本上的一樣,但仔細想想古代交通不便,政府主要控制核心區域,至於偏遠地方有的採取羈縻制度,有的就不管。比如江南閩北浙西山裡的山越,到東吳孫權時才被剿滅。歷史書上說的秦朝北至陰山,南至南海,冬至東海,西至臨洮不假,但是實際控制範圍並不是這四點連一個圈裡面的全都完完全全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命令暢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CS35 plus自動暢聯與長安CS55自動暢聯哪個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