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在最後的二百七十多年間,定都於殷,即今河南 安陽,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們稱這二百七十多年為商朝的後期,我們所以確知商朝已有文字記錄,乃因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來殷都遺址——即所謂殷墟的發展和發掘。商朝的文化是一個燦爛的文明,商朝擁有世界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日食的紀錄;商代文字已基本定型,是當時世界上的進步文字,由此開始了中國文字可考的信史。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
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
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
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型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型為圓形。
青銅
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藝術品等,形成了以青
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證明中國青銅文化已發展到了最高的
階段。
司母戊大方鼎
以青銅禮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鉞、刀、鏃,工具錛、鑿、斧、鋸、鏟,樂器鐃、鈴、鉦等為代表的殷墟青銅器,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
層層疊疊的線條把動物形象加以抽象變化,採用極精細的幾何紋和深淺凸凹的浮雕,構成形形色色的圖案,佈局嚴謹,莊嚴凝重。其誇張而神秘的風格,蘊含著深厚
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殷墟在青銅冶鑄方面輝煌的成就使其成為世界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之一。
商人鑄銅技術之最高的造就,乃在王宮和宗廟裡所陳列的供飲食和盛載用的種種器皿,如尊、卣(盛酒用)、爵(酌酒用)、觚(飲器)、罍、(食器)、方彝、
巨鼎(盛食物用)等等,都是具有很縟麗的花紋的。可惜寫此段時,殷墟的銅器,作者尚無緣寓目。茲根據他人參觀(民二十六年夏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會所陳
列者)的報告,略記二器,以見一斑。一為提樑卣:器分三層,上層為一蓋,以練繫於梁間,下層為卣的本體,中層擱上是一蓋,取下來卻是一觚,提樑的兩端,各
有一生動的兔形的獸頭,全器周圍是細緻的花紋。一為盂形的器:當中有一柱,柱頂成蓮花形,其旁四龍拱繞,兩龍銳角,兩龍鈍角,四龍相連,可以環柱為軸而旋
轉,孟身和柱周圍也是細緻的花紋。
天文
商代日曆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週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迴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位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音樂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製作
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工作
的,主要有“巫”、音樂奴隸和“瞽”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人的樂器有磬、壎(有石制、陶製、骨制三種)、鼓、饒(形如鈴鐸而無舌,持以敲擊,大小三枚為一套)、{龠禾}(笙之小者)。又卜辭中有從絲從木的樂字,可見琴瑟之類當時亦已存在。
安陽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大石磬,浮雕成瞪目張牙的虎形,紋飾與器物渾成一體,是迄今發現最早的一件大型樂器,也是一件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雕塑品。
商朝在最後的二百七十多年間,定都於殷,即今河南 安陽,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們稱這二百七十多年為商朝的後期,我們所以確知商朝已有文字記錄,乃因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來殷都遺址——即所謂殷墟的發展和發掘。商朝的文化是一個燦爛的文明,商朝擁有世界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日食的紀錄;商代文字已基本定型,是當時世界上的進步文字,由此開始了中國文字可考的信史。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
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
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
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型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型為圓形。
青銅
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藝術品等,形成了以青
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證明中國青銅文化已發展到了最高的
階段。
司母戊大方鼎
以青銅禮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鉞、刀、鏃,工具錛、鑿、斧、鋸、鏟,樂器鐃、鈴、鉦等為代表的殷墟青銅器,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
層層疊疊的線條把動物形象加以抽象變化,採用極精細的幾何紋和深淺凸凹的浮雕,構成形形色色的圖案,佈局嚴謹,莊嚴凝重。其誇張而神秘的風格,蘊含著深厚
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殷墟在青銅冶鑄方面輝煌的成就使其成為世界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之一。
商人鑄銅技術之最高的造就,乃在王宮和宗廟裡所陳列的供飲食和盛載用的種種器皿,如尊、卣(盛酒用)、爵(酌酒用)、觚(飲器)、罍、(食器)、方彝、
巨鼎(盛食物用)等等,都是具有很縟麗的花紋的。可惜寫此段時,殷墟的銅器,作者尚無緣寓目。茲根據他人參觀(民二十六年夏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會所陳
列者)的報告,略記二器,以見一斑。一為提樑卣:器分三層,上層為一蓋,以練繫於梁間,下層為卣的本體,中層擱上是一蓋,取下來卻是一觚,提樑的兩端,各
有一生動的兔形的獸頭,全器周圍是細緻的花紋。一為盂形的器:當中有一柱,柱頂成蓮花形,其旁四龍拱繞,兩龍銳角,兩龍鈍角,四龍相連,可以環柱為軸而旋
轉,孟身和柱周圍也是細緻的花紋。
天文
商代日曆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週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迴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位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音樂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製作
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工作
的,主要有“巫”、音樂奴隸和“瞽”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人的樂器有磬、壎(有石制、陶製、骨制三種)、鼓、饒(形如鈴鐸而無舌,持以敲擊,大小三枚為一套)、{龠禾}(笙之小者)。又卜辭中有從絲從木的樂字,可見琴瑟之類當時亦已存在。
安陽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大石磬,浮雕成瞪目張牙的虎形,紋飾與器物渾成一體,是迄今發現最早的一件大型樂器,也是一件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雕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