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宇鷹魂

    不贊同

    那是小孩子的邏輯。

    於我有利,則好;

    於我不利,則壞。

    當你站在民族的角度看問題,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世界上沒幾個好人。

    你所相信的正是敵人可以拿來利用的。

    過分地信仰好壞,會促成嚴重的等級分化。

    也不利於自我反省,被定為好人了也就失去了自我糾錯的能力。

    物極則反,過分的好人就是壞人,壞透了的也是好人。

    一個人好得不得了,那麼他就不能輕易犯錯,這樣會毀了好人形象。在乎面子、謹小慎微、斤斤計較,反而使他變得邪惡。

    而一個壞透了的人,他為什麼能一直壞下去?被欺負的人都不知道教訓他嗎?這樣好欺負的人民,給點教訓不是更好?以後面對敵人就不會那麼傻傻地等著捱揍了。

    所以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差不多就是出自易經的平衡之道了吧。

  • 2 # 天也嘿

    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就非常需要辯證地全面地分析作答。

    首先,先看一下權威學者是怎樣界定好人和壞人的。

    下面,請看一下獲得文學碩士學位的武漢大學教師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話:“我們中國的道德評價有個很壞的東西,就是一定要把人分成好人與壞人,善與惡。其實君子與小人,都處在中間地帶。兩端是什麼呢?是聖人,聖人的等級比君子高。最低的那一端,是惡人。大量的是中間地帶的普通人、尋常人。”

    其意思很明顯,假設(只是一種假設)把聖人和惡人看作“大是大非”之人,那麼,除去兩端極少數的聖人和惡人,剩下的絕大部分的人就是中間地帶的君子和小人,也就是說中間地帶的君子和小人才是普通人、平常人。意即君子和小人是共存於同一地帶的百姓人。

    為了明確闡述問題,在這裡,我們暫且這樣來理解”大是大非”之人。大是之人,也就是人們平常觀念裡的“好人中最好的人”,即聖人。大非之人,也就是人們平常觀念裡的“壞人中最壞的人”,即惡人。(本段也只是為暫時說明問題而臨時寫出聖人、惡人,絕非真正意義的“聖人”“惡人”,請讀者勿生歧義)

    這樣,就凸顯了一個問題,這絕大部分的百姓人怎麼定位好人和壞人呢?

    一 請看下面好人和壞人的解釋說法。

      (一) 好人的 漢語基本解釋:

        1品行好的人;先進的人:好人好事

        2 沒有傷、病、殘疾的人

    3老好人:她只想做個老好人,連說句話也怕得罪人。

    英文基本解釋

    1. [Good people]∶品德好、行為端的人。好人一生平安

    2. [A healthy person]∶健康的人

    3. [A person who tries to get along with everyone]∶和稀泥的人;好人難當[1]

    4.孔子在研究“好人”這個問題上,他把人分為:聖人,仁人,中人,上智,下愚等等。5班固在《漢書》裡做了“古今人表”,把人分為三大類:“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由此足見,不做壞事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人充其量只是個平常人,但絕不能簡單的說:這就是好人。好人是利他主義者或者利己又利人的公益者。

    (二)、壞人:一般意思是說一些從事不法活動的人,偷雞摸狗,施詐,陷害等等表示這些人品質惡劣。

    詳細解釋

    1、進行破壞活動的人;行為有負面影響的人;壞分子。

    2、道德品質惡劣的人

    二 有關好人與壞人的界定說法,古往今來,凡此種種,統統表明一個主題:針對世界上的人而言,好人與壞人只是人為主觀上的一種冠性稱謂,此‘好與壞’只是一個相對性的綜合性用詞。1 從人性上看,,把人劃割成“好人”“壞人”的分類而評判是片面、錯誤的。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好壞並存的。十大惡極的殺人犯也照樣孝順父母,也照樣疼愛妻子兒女。2從道德意義上看,絕對地把“好人”“壞人”孤立起來枉加評判,並以此定性一個完整的人,缺乏公正。生存幾十年的一個人,不同的時段,不同的思想,做著不同的事,也就把“好”與“壞”反覆無數。3從哲學意義看,這種好與壞的定性有失辯證,並且籠統模糊朦朧無際。4,從心理學意義看,“好人”“壞人”的說法是一種感知而非絕對性認知。不同的人對某一個體的評論,會是不同的結果。因為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出發,表明自己主觀的評判和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油箱漏油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