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表哥笑談化學
-
2 # 0千里共嬋娟0
我覺得這倒不是說小孩學習慌,而是他對學習沒有興趣。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對哪個東西感興趣的話,無論再怎麼複雜或者難,他都會很認真的去思考面對。做題粗心,說明他對做題沒有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他做題的時候將題目直觀化、形象化,也可以和他講完成的好給予他一定的獎勵,這個獎勵必須是他喜歡的,這樣可以提高他對做題興趣,從而認真審題!
-
3 #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
根本問題不要當作是“馬虎”,家長要重視!
我是一個數學老師,處理過同樣的一個問題學生,結果還算成功,分享給你聽。
這孩子成績不錯,就是一個毛病,一目十行,沒看完題目就做完了,做完就錯。表現優秀,但總考得不理想,全錯基礎題。
主要原因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基礎不牢。
可以實驗,隨便抽查數學教材的基礎概念,孩子很多都背不下來。基礎細節沒處理到位,自然做題時就是模稜兩可,知識概念應用錯誤,所以出錯。
當他們仔細看題,細細分析,把基礎概念回憶起來,然後又能做對。根本原因,是基礎知識沒滾瓜爛熟。你覺得呢?
第二,不會提煉資訊。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對於做題,提取資訊的能力很重要。審題要抓關鍵,比如計算題,要回憶四則運演算法則,再想巧算方法。比如應用題,根據條件,逐句構建等量關係,結合問題,整理條件,解答問題。有的條件可以推匯出一些新的條件,但不一定是題目需要的。
數學,需要學會提煉資訊,處理資訊,然後利用資訊,需要一步步來,有先後順序。
第三、對高效答題理解錯誤,單純追求速度。
孩子覺得答題快,就是高效,忘記了準確率才是最重要的。正確解答問題,一步步到位,比做錯後訂正問題更節約時間。
孩子學得多了,時間不夠用,又自己什麼都想學,便做題快如閃電。沒有把問題徹底解決,從皮毛上溜達一圈兒罷了,這是不利於孩子學習的。需要引導,為什麼要慢慢省題,要看到問題問得什麼後再答題?
我有個六年級的學生,之前不是我帶的,成績很落後,經常考不及格。但是,我就教她一二三步,如何一步步做,她也就依葫蘆畫瓢,很快成績就穩定在了七十分以上。核心就是準確提煉資訊,把每步處理到位。
第四,不要把原因單純的歸結為馬虎大意。
馬虎大意,這不是根本原因,只是表面上的一種現象,是一種外化。有專注力分散的時候,不至於錯的一塌糊塗。每個人都會分心走神,但別人怎麼就做好了?
所以,這個不能作為一種根本原因。
因此,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先夯實基礎,數學的概念,需要先理解,再背誦下來。然後,講清楚什麼是高效準確答題,培養提煉資訊的能力,分步計算,形成習慣。最後就是,連草稿都要搞規範,不能胡亂隨意的寫,每個細節都要到位。
回覆列表
我們可以從下面3個方面分析改進:
對自己不瞭解。
孩子對自己每次犯錯沒有仔細留意,因而變成習慣性錯誤。比如做選擇題,孩子總會錯一兩道錯的題,一不留神,看錯一個答案。或者是做填空題,一不小心填錯一個空。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是可以避免重複犯錯的。但是自己時常在那些方面出這樣的錯,大多數人是不清楚的。以至於每次犯錯,發現之後都會想 “我竟然在這裡錯了”,以至於用 “知識點都會只是粗心” 這樣的話來原諒自己。這樣問題總會存在。
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試著去了解自己。哪一科容易犯低階錯誤?那一類題?填空還是計算?是抄錯數字還是看錯選項?等等,總會有發現的。我的經驗是充分了解之後,你即便出現低階失誤,十之八九不會出乎自己的意料。
專注度不夠。
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導致小錯一犯再犯的原因。這是一個答題習慣的問題。只有透過有意識地訓練集中注意力,才可儘量避免出現類似錯誤。怎麼改善答題習慣呢?專注過程,加強印象。在每一次作業答題時都時刻提醒自己關注題幹每一個重點資訊。在完成作業和考試的過程中,主動用自己意志力對抗分神的干擾。讓身體形成肌肉記憶,面對真正大考時,你會變的更專注。
就題論題,迴歸課本。
所有的錯誤其實都可以歸為基礎點理解不清楚。遇到了錯題,不應該更正就忘記了。每一次遇到錯題後,除了更正還需要找到對應知識點。透過強化記憶知識點,這類重複性錯誤就能避免掉大部分。
針對這一點,可能很多家長不能勝任老師的角色,所以孩子有問題還是需要多問老師!很多孩子都是被動學習課本知識,所以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而主動詢問老師的過程,是培養孩子主動性最好的方式。早期養成主動的習慣,未來不僅學業受益,工作更會受益。所以,放膽去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