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除了航母依然繼續被各國追捧,並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研發建造之外。戰列艦早已被拋入歷史的海洋,只是在隨波逐流時泛起幾許漣漪,讓人們能追問其往昔的輝煌。巡洋艦,則不知不覺中就開始被人遺忘,時至今日擁有巡洋艦的國家僅僅剩下美國和俄羅斯。而兩個國家所擁有的巡洋艦也都是“冷戰時代”的產物,再也沒有繼續研發新一代的巡洋艦。
於是,就在人們以為驅逐艦要“當家作主”,成為新時代主力的水面作戰艦艇之際,人們驚奇的發現,驅逐艦也逐漸成為了稀罕物。還在上世紀80、90年代,驅逐艦在美、俄兩國還是巡洋艦的“小弟”,在歐洲一些國家才勉強開始“獨當一面”。各種先進驅逐艦,大家還是耳熟能詳,比如,除了美國的“阿利.伯克”、“斯普魯恩斯”;俄羅斯的“現代”、“無畏”;日本的“金剛”、“村雨”之外。還有來自英國的42型、法國的“卡薩德”級、義大利的“德.拉.潘尼”級都屬於一時之豪傑。
可誰又能想到,20多年前還在“百花齊放”的驅逐艦,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就立即遭遇到了寒流的侵襲,瞬間就變得萎靡不振。比如,曾經雄極一時的“紅海軍”,自從蘇聯解體以後,再也沒有研製新的驅逐艦,雖然也曾推出過諸如21956這樣的驅逐艦,不過這更像是俄羅斯的營銷手段,想把這型軍艦推銷給中國、印度和巴西這樣的國家。但實際上是,直到今天俄羅斯只是設計和建造了11356系列和22350,這樣的中型護衛艦。雖然,俄羅斯在這些年展示了“領袖”級驅逐艦,但是這型17000噸大傢伙依然停留在模型階段。
當然,除了俄羅斯在驅逐艦上逐漸蕭條之外,歐洲國家在似乎都也在更弦易轍,開始放棄驅逐艦而開始設計和建造大型護衛艦。如今,歐洲國家也僅僅只剩英國的45型驅逐艦,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甚至“地平線”級,法國、義大利也曾經想將其降級為“護衛艦”。而曾經的“海上霸主”西班牙,“海上馬車伕”荷蘭、“歐洲第一強國”德國早已將護衛艦作為自己海軍的主力,其他實力較弱的歐洲國家別說設計和建造驅逐艦,海軍艦艇都開始採購其他國家淘汰的二手貨。
就在歐洲人在驅逐艦領域大幅萎靡之時,亞太地區的驅逐艦似乎方興未艾。且不說,美華人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已經服役,就是已經服役的三十多年的“阿利.伯克”也是在不斷改進中,讓人感到了“老瓶裝新酒”的意味。除了沒做之外,亞洲的南韓更是在建造了三艘“世宗大王”之後,還要繼續建造三艘;日本更是變著花樣的推出新型驅逐艦,“愛宕”級驅逐艦,“高波”級、“秋月”級;就連遠在南太地區的澳洲,也建造了三艘“霍巴特”。
亞太地區的驅逐艦發展雖然熱鬧,不過怎麼看都像“伯克”家族的大聚會。或許,這也就說明了亞太區之所以還在大力發展驅逐艦,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美國充當在亞太地區的“打手”。因為,美華人在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時,有些力不從心了。畢竟,從052型驅逐艦時代的“小步快跑”,到如今中國已經先後研發和建造了7個型號的驅逐艦,終於在052D型實現了“下餃子”的局面,而在055萬噸大驅的建造上也是南北同時開工2艘的盛況。可以說,此時中國的驅逐艦發展體現了中國的經濟力量,也展示了中國的軍工科研能力,更說明中國海軍所守護的中國海洋經濟線和海外利益圈正在不斷擴大。
雖然,中國海洋利益的擴充套件並未妨礙美國的利益。但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美國希望讓海洋被自己所掌控,所以也就要對自己的潛在對手拼命壓制。怎奈美國由近些年軍費大幅度縮減,所以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盟友來填補自己的空缺。所以,日本也好,南韓也罷,乃至澳洲發展驅逐艦或是不得已而為之,或是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順水推舟,利用美國的技術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不論這些國家抱有何種目的,都無法否認美國依然在維繫著自己的全球海洋利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亞太地區的驅逐艦大發展,也體現出中美兩國在海洋利益上的博弈。
反觀歐洲各國,早已失去了爭雄大洋的經濟力量,也沒有了維護全球利益的任務。所以,發展驅逐艦這樣的大中型艦艇,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於是,轉而發展排水量更大,採用模組化建造,能夠承擔更多工的護衛艦,不失為一種合理的選擇。於是,出現瞭如今歐洲驅逐艦大幅度萎縮的局面,最新的驅逐艦加在一起也沒有中國近些年新建造的艦艇數量多。或許,如今的45型和“地平線”級在質量上,還勉強能與052C/D相媲美,但是055型萬噸大驅一旦服役,那麼中國驅逐艦的不僅會在數量上,更會在質量上全面碾壓歐洲。
二戰結束後,除了航母依然繼續被各國追捧,並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研發建造之外。戰列艦早已被拋入歷史的海洋,只是在隨波逐流時泛起幾許漣漪,讓人們能追問其往昔的輝煌。巡洋艦,則不知不覺中就開始被人遺忘,時至今日擁有巡洋艦的國家僅僅剩下美國和俄羅斯。而兩個國家所擁有的巡洋艦也都是“冷戰時代”的產物,再也沒有繼續研發新一代的巡洋艦。
於是,就在人們以為驅逐艦要“當家作主”,成為新時代主力的水面作戰艦艇之際,人們驚奇的發現,驅逐艦也逐漸成為了稀罕物。還在上世紀80、90年代,驅逐艦在美、俄兩國還是巡洋艦的“小弟”,在歐洲一些國家才勉強開始“獨當一面”。各種先進驅逐艦,大家還是耳熟能詳,比如,除了美國的“阿利.伯克”、“斯普魯恩斯”;俄羅斯的“現代”、“無畏”;日本的“金剛”、“村雨”之外。還有來自英國的42型、法國的“卡薩德”級、義大利的“德.拉.潘尼”級都屬於一時之豪傑。
可誰又能想到,20多年前還在“百花齊放”的驅逐艦,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就立即遭遇到了寒流的侵襲,瞬間就變得萎靡不振。比如,曾經雄極一時的“紅海軍”,自從蘇聯解體以後,再也沒有研製新的驅逐艦,雖然也曾推出過諸如21956這樣的驅逐艦,不過這更像是俄羅斯的營銷手段,想把這型軍艦推銷給中國、印度和巴西這樣的國家。但實際上是,直到今天俄羅斯只是設計和建造了11356系列和22350,這樣的中型護衛艦。雖然,俄羅斯在這些年展示了“領袖”級驅逐艦,但是這型17000噸大傢伙依然停留在模型階段。
當然,除了俄羅斯在驅逐艦上逐漸蕭條之外,歐洲國家在似乎都也在更弦易轍,開始放棄驅逐艦而開始設計和建造大型護衛艦。如今,歐洲國家也僅僅只剩英國的45型驅逐艦,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甚至“地平線”級,法國、義大利也曾經想將其降級為“護衛艦”。而曾經的“海上霸主”西班牙,“海上馬車伕”荷蘭、“歐洲第一強國”德國早已將護衛艦作為自己海軍的主力,其他實力較弱的歐洲國家別說設計和建造驅逐艦,海軍艦艇都開始採購其他國家淘汰的二手貨。
就在歐洲人在驅逐艦領域大幅萎靡之時,亞太地區的驅逐艦似乎方興未艾。且不說,美華人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已經服役,就是已經服役的三十多年的“阿利.伯克”也是在不斷改進中,讓人感到了“老瓶裝新酒”的意味。除了沒做之外,亞洲的南韓更是在建造了三艘“世宗大王”之後,還要繼續建造三艘;日本更是變著花樣的推出新型驅逐艦,“愛宕”級驅逐艦,“高波”級、“秋月”級;就連遠在南太地區的澳洲,也建造了三艘“霍巴特”。
亞太地區的驅逐艦發展雖然熱鬧,不過怎麼看都像“伯克”家族的大聚會。或許,這也就說明了亞太區之所以還在大力發展驅逐艦,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美國充當在亞太地區的“打手”。因為,美華人在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時,有些力不從心了。畢竟,從052型驅逐艦時代的“小步快跑”,到如今中國已經先後研發和建造了7個型號的驅逐艦,終於在052D型實現了“下餃子”的局面,而在055萬噸大驅的建造上也是南北同時開工2艘的盛況。可以說,此時中國的驅逐艦發展體現了中國的經濟力量,也展示了中國的軍工科研能力,更說明中國海軍所守護的中國海洋經濟線和海外利益圈正在不斷擴大。
雖然,中國海洋利益的擴充套件並未妨礙美國的利益。但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美國希望讓海洋被自己所掌控,所以也就要對自己的潛在對手拼命壓制。怎奈美國由近些年軍費大幅度縮減,所以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盟友來填補自己的空缺。所以,日本也好,南韓也罷,乃至澳洲發展驅逐艦或是不得已而為之,或是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順水推舟,利用美國的技術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不論這些國家抱有何種目的,都無法否認美國依然在維繫著自己的全球海洋利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亞太地區的驅逐艦大發展,也體現出中美兩國在海洋利益上的博弈。
反觀歐洲各國,早已失去了爭雄大洋的經濟力量,也沒有了維護全球利益的任務。所以,發展驅逐艦這樣的大中型艦艇,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於是,轉而發展排水量更大,採用模組化建造,能夠承擔更多工的護衛艦,不失為一種合理的選擇。於是,出現瞭如今歐洲驅逐艦大幅度萎縮的局面,最新的驅逐艦加在一起也沒有中國近些年新建造的艦艇數量多。或許,如今的45型和“地平線”級在質量上,還勉強能與052C/D相媲美,但是055型萬噸大驅一旦服役,那麼中國驅逐艦的不僅會在數量上,更會在質量上全面碾壓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