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寸冰芯

    因為自身原因,始皇帝更喜歡剛毅果斷之人,因為當時是法家治國。而扶蘇顯然不是個剛毅果斷之人,連看書的命都保不住,想想漢武帝太子的反應,就知道扶蘇連他都比不了。所以不被始皇帝喜歡就情有可原的了。

  • 2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秦始皇長子扶蘇忠厚本份,才華橫溢,再加上有名將蒙恬等人的輔佐,可以說是秦始皇最適合的接班人。

    秦始皇儘管偏愛聰明伶俐,乖巧可愛小兒子胡亥,但秦始皇在立儲大事上並沒有犯糊塗,直接廢長立幼,而是"從長計議"來對待這件棘手事。

    但是朝中一重臣卻等不得、坐不住了,他就是趙高,宦官出身的趙高是陰險小人,因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而深受秦始皇寵愛。而耿直的扶蘇對趙高很討厭,常常橫眉冷對,這讓趙高有危機感,如果將來扶持繼位,自己的仕途也就斷送,為此,他力助胡亥篡位。

    秦始皇死於出巡途中後,趙高認為這是密謀的好機會,於把丞相李斯拉下水,上演篡位三步走:第一步,秘不發喪,遮人耳目。封鎖秦始皇之死的所有訊息。第二步,假傳聖旨,處死政敵。以秦始皇名義下詔,令扶蘇和蒙恬自殺。第三步,火速回宮,冊立新皇。快馬加鞭回宮,直接把胡亥扶上皇帝寶座。

    其中,最難走的是第二步,接到假詔後,過於耿直的扶蘇認為君命不可為,不聽蒙恬的勸阻,選擇了自殺,令人唏噓。

  • 3 # 唐不聞

    關於扶蘇,是和秦帝國末日有關的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相關的記載實在太少了,和他這個人物標籤的重要性完全不匹配,以至於扶蘇越來越像一個謎。

    首先,扶蘇的母親是哪國的公主。

    一種說法是鄭國。因為《詩經》鄭風有《山有扶蘇》一篇。這個理由多少有點牽強,扶蘇是一種樹名,並沒有證據顯示這種樹只生長在鄭國。更何況到戰國末年,《詩經》應該早已普及到各國的知識分子。

    另一種說法扶蘇的母親是楚華人。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把扶蘇和楚將項燕捆綁在一起豎大旗。

    有人據此認為,秦始皇之所以遲遲不願立扶蘇為太子,正是因為忌憚他背後的楚國勢力。 但這應該也是不合理的。春秋戰國時,同姓不能通婚,秦王基本都是從別的國家娶公主,如果扶蘇背後有勢力,那其他公子背後也會有。

    史書記載秦始皇派蒙恬領三十萬士兵和工匠前往北方驅逐匈奴、修補長城,而扶蘇也被貶到蒙恬那裡擔任監軍,理由是他因為勸諫而激怒了始皇帝。這個理由非常牽強,因為擔任監軍,恰恰是始皇帝重視扶蘇的證據。按照常理,把一支精銳部隊交到一個自己不滿意並受貶的皇長子手中,不像是一個謹慎的皇帝能做出的事。更何況假如秦始皇真想讓另一位皇子,比如胡亥即位,絕不會為將來的繼承人設定這樣一個安全隱患。

    所以趙高才會在始皇帝死後,發出那份偽造的詔書,以皇帝的口吻賜死扶蘇和蒙恬。

    需要強調的是:趙高並不是太監,而且至少應該是體格健壯,精通法律,同時寫得一手好字。他受寵於始皇,但為了在始皇死後繼續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必須擁立信任自己的皇子胡亥。而趙高畫質楚,胡亥即位最大的障礙,就是扶蘇和蒙恬掌握的大軍。

    扶蘇並不知道父皇已死,也並不知道詔書是假的,在這樣的絕望裡,慷慨自盡,也多少證明了他的單純和善良。

  • 4 # 久淺一深

    扶蘇為人謙厚,而始皇帝為人果敢。至始至終,始皇帝都沒有明確立扶蘇為儲君。早日昭告天下,那麼後來始皇帝突然死去,趙高李斯也就無法假傳聖旨說由胡亥繼位了。

    雖然扶蘇被派往邊關,以監督的名義和蒙恬共領軍30萬,但直到胡亥繼位後,派使臣傳聖旨賜死扶蘇。但扶蘇沒有反抗也沒有質疑,甚至在身為實際軍權控制人蒙恬起疑,要求扶蘇靜觀其變,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這樣,扶蘇還是選擇自殺。這樣的性格哪裡有他老子始皇帝的影子?

    始皇帝一生要強,為了實現心中藍圖,不惜一切代價,他到死都沒有明確儲君人選,所以未必就對扶蘇心有所屬。恐怕扶蘇心裡也是認為自己性格不是始皇帝心目中的人選。所以賜死旨意一到,也不起疑,也不反抗。甚至有種自甘墮落的想法,既然我的仁政理想不得始皇帝認可,立了胡亥為繼承人。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一死了之。

    然,一個有抱負的人,就像他老子始皇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從來不管罵名,只要實際行動一步一步走。而扶蘇,身在邊關,又有蒙恬支援,自己的仁政設想想要成功實施,就不該輕易放棄。所以他的死,跟他沒有一顆堅強的心有重要關係。假如扶蘇跟始皇帝換位,始皇帝接到賜死旨意,在邊關有著幾十萬軍隊,以他的性格絕對不會自殺,肯定要拼殺到底,因為人活一世,死是遲早的事,但既然活著,就要爭口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能有幸嫁給愛情?我堅持了多年,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只能選擇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