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疆5646379

    魚鱗圖冊是舊時為徵派賦役和保護封建土地所有權而編制的土地登記簿冊。冊中將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連綴地繪製在一起,標明所有人、四至(東西南北邊界),因其形似魚鱗而被稱為“魚鱗圖冊”。亦稱“魚鱗冊”、“魚鱗圖”、“魚鱗圖籍”、“魚鱗簿”。

  • 2 # 歷史講解員

    魚鱗圖冊,是古代登記土地所有權的一個小冊子。小冊中將土地魚塘按順序繪畫,繪畫出來的,結果像魚的鱗片,被稱為魚鱗圖冊。

  • 3 # 磐石沙番

    徵收賦稅和徭役是保證封建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加強對人民嚴格控制的重要手段。明初的賦役制度仍然沿用按田畝徵收稅糧,按戶等科派差役的辦法。為加強對土地與人口的管理,保證賦稅與搖役的正常執行,明朝政府制訂了“魚鱗圖冊”和“賦役黃冊”。

  • 4 # 泰141959607

    魚鱗圖冊是明朝的土地確權證。為徵派賦役和保護土地使用權而編制的土地登記簿冊。魚鱗圖冊制度是科學的土地賦稅辦法。最早起源於宋初,到咽朱元璋時才將魚鱗圖冊制度逐步的科學的予以建全完整。

  • 5 # 蔡福順歷史

    魚鱗圖圖和賦稅黃冊明初的賦役制度,明初的賦役制度是建立在皇帝對全國的土地和人民私人佔有的經濟基礎之上,全華人民都要被皇帝編制在戶籍冊中成為其編戶民(役戶),除皇室、勳臣、國戚及少數欽賜優免者外,無不被分撥承擔徭役,戶役田具有主人的身份,有田即有役,種什麼田當什麼差。並且戶役田不得自由買賣,土地買賣必須嚴格稅糧的推收過割手續。這樣就形成土是王土,民是王民,“佔由於民,則入賦於君,制也”的封建邏輯,無論輸賦納糧或當差承役,都是編戶民的封建義務,是封建的貢或役。故而朱元璋告誡其臣民:“為吾民者當知其分,田賦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

    明代全國土地分民田、官田兩種,民田是民間的私田,官田是宋代以來的官地和建明後官府沒收的敵對者、犯罪者的土地。

    所謂魚鱗圖冊,明初為掌握各處耕地數目,防止脫漏,派人在各地丈量耕地,“量度田畝方圓,明以字號,悉書主名及田之丈尺,編類為冊”繪成圖,其形狀如魚鱗,故名(明)。具體辦法是稅糧萬石為一區,區繪總圖,在上面將各塊土地的主人,四至、數目、肥瘠繪上,作為徵收稅糧的憑證。魚鱗圖冊自洪武六年即開始,到二十年時已經推行到全國各地。

    所謂賦稅黃冊,是在按魚鱗圖徵稅時,洪武四年始,又在南方一些地區創行了糧長制,辦法是隨稅糧萬石為一區,選該區富者為糧長,專督其區稅糧並運送至京師。及時運糧至京師者,常蒙皇帝招見,甚至授官,稱“稅糧人才”,如浙江烏程糧長嚴震,由糧長升為工部尚書。最初的用意是防止郡縣官吏額外加稅,並定糧長舞弊治罪法;但糧長制實行不久,便與官吏勾結,上下齊手,欺壓百姓,甚至干預行政事務。

    魚鱗圖冊和賦稅黃冊,都是明代朝庭徵賦稅的組織工具。明初的稅制沿用唐宋,夏秋兩徵,稱夏稅秋糧;交本色糧,交他物稱“折色”。本色夏麥秋糧,民田一般畝徵三升三合,官田五升三合,另外,有所謂“重稅區”,除了富裕地區,主要是明初朱元璋對原來的張士誠等統治區敵對勢力的報復;達八升五合,乃至二、三石。徵發徭役的裡甲制和黃冊。明初分全國民為軍民匠灶四類(灶歷鹽戶),各著專門戶籍,不準改行,並予以行政編制;城鎮曰坊,近城曰廂,鄉下為裡甲。裡甲制始於洪武三年,十三年以後推廣善及,辦法是一百一十戶為一里,設里長十人(十戶);下設十戶為一甲;一里長統一甲(甲有甲首)。比較籠統。同時,還編了戶口清冊即黃冊:每戶填報姓名、丁口、年齡、田宅、資產、里長彙總後上呈縣;並將鰥孤獨附後(不徵役)稱畸零戶。縣州布政司(省)層層留底,彙總,最高呈報中央戶部。每十年一更換,以適應人丁等變化的情況。明初徭役有三類。均工伕役(即均徭)——驗田出夫,田一頃丁夫一人,不足頃者幾戶均之,應中央差派,每年到京師服役一個月。如僱請佃戶代之,一人次米一石;用他人代之,米二石五斗給代役之人。裡甲正役——以裡甲為單位服役,每年由一里長,一甲(十戶)“值年”,屬鄉間小吏的職役性質,主要在本鄉催督稅役,管理人丁事 ,迎送官員,承府呼喚準備舉子趕考費用等,十年輪完一里甲,值年先後以丁糧多少為序,值年時“一歲中諸色雜日應役者,編年均之,銀力從便”,一般不出力,只出資。雜役——亦稱雜泛。“上命不時日雜泛”即臨時徵派。三種徭役均與資產、丁口有關,按丁產編為上、中、下三等戶;十六至六十男子為丁,按丁分別科派。總之,魚鱗圖冊是全國土地清冊,輔以糧長制以徵稅糧; 冊是全國戶口清冊,輔以裡甲制以徵稅役。二者相輔相成。“以魚鱗圖為徑,土地之訟廢也 ;黃冊為緯,賦役之法定邪”(明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哪些執行記憶體在4G以上的千元手機推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