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夜話青史

    崇禎和道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節儉皇帝,但道光皇帝實際上他的節儉並沒有取得實際成效。

    道光

    據說道光皇帝節儉到在給自己的皇后過生日的時候,文武百官來賀,見到的宴席開始就只上了一道打滷麵,而道光皇帝甚至為壽宴還特別批准御膳房殺了兩頭豬!可見平時道光皇帝自己也沒有怎麼享受美味佳餚了。

    除此之外,道光皇帝對自己也很是節儉,除了龍袍,平日裡道光皇帝的衣服破了都是有補丁的,而他的補丁五兩銀子一個。

    也就是說,道光皇帝雖然有心節儉但是他實在是缺乏常識以至於收效甚微,最終使得他推行節儉的風氣成為孕育貪汙腐敗之風的溫室,這以後,一個補丁的價格竟然高達一千兩銀子,而衣服的物價更是飛漲,道光皇帝的倡導就這樣成為了一出鬧劇。

    除了道光因節儉而助長當時後宮的貪汙腐敗之外,他還把這些錢花在修建陵墓上。然而這並不是重點,道光皇帝幾乎存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因為他算了一筆爛賬。

    在道光年間,鴉片已經傳入中國,而道光皇帝雖然有心打擊鴉片但收效甚微,鴉片戰爭之後清軍以屈辱失敗告終。道光皇帝最終選擇簽訂《南京條約》同意賠款2100萬銀元,摺合白銀1400萬兩,而加上當時因鴉片戰爭獲批的軍資2000萬兩,這些錢加起來早就已經資不抵債。道光摳門了一輩子,最後卻不得不因此“大方”一回了。

    所以說,道光昏暗,要求大家節儉,但是大家都矇蔽他。此外他不懂治理,於國毫無一策。因此被評為清朝入關以來第一昏暗的君主。

    崇禎

    明朝崇禎勵精圖治,在《明史》中,給予了崇禎這位亡國之君相當高的評價。

    一個人命運的悲劇其實就是他性格的悲劇。如果這一論斷沒錯的話,崇禎的人生悲劇的確源自於他的性格悲劇。

    他有典型的人格分裂式的雙重性格:一方面,他身為位尊爵重的親王,自可以呼奴喚僕,性格中形成嚴急而刻薄,既對手下人薄情寡義而又自以為是的一面;另一方面,從小的孤獨寂寞和難以主宰自己命運的無奈又使他敏感、多疑,從而因內心深處的過分軟弱和自戀造成極度的自尊,一意孤行而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後來,他在重大關頭常常首鼠兩端,既怨天尤人又懷疑自我,最後則是毫無主見地把一切交給命運安排。這種性格對普通人來說也是災難性的,何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帝王呢?

    節儉的美德更讓帝國雪上加霜。

    他小時候用仿影的方式練字,他一定會先將紙的一邊對齊範本,寫完後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寫滿,以免浪費。儘管身為帝王,為了節約起見,他常派人到宮外採買物品,然後仔細詢問價格。 這種平民生活方式當然也可看做是節儉和樸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崇禎皇帝美德的象徵。

    崇禎這種近乎守財奴式的節儉,對於他的中興帝國之夢也是致命一擊。或者說,這種節儉有如一劑慢性毒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侵入崇禎和整個大明帝國的血脈中,並最終引發了一場具有災難性和毀滅性的不治之症。

    崇禎十七年(1645年)正月,這時的“流賊”李自成已在西安建立了農民政權,直逼大明帝國的心臟北京城,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提出,如果吳三桂進衛北京,大約需要一百萬兩銀子的軍需。他不能忍受一下子付出這麼多的銀子,為此,崇禎只得放棄了這一原本還算不錯的計劃,然後坐困城中。

    為了堅守京師,籌餉是一件大事。而與此同時,崇禎個人的財產卻不肯拿出。到了李自成攻佔北京,從他的宮內搜出的白銀即多達三千七百多萬兩,黃金和其他珠寶還不在內。為了節省一百萬而丟掉了三千七百萬,乃至整個無法估價的萬里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賬,可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到死也沒有算清楚。

    另外,崇禎初年,為了節省帝國開支,崇禎下令大幅度裁撤驛站,裁撤的結果是導致大批因失業而無法生存的驛卒紛紛加入農民起義的行列。這些默默無聞的驛卒中,有一個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李自成。而崇禎裁撤驛站,據統計,所節約的開支僅僅為三十萬兩銀子,大約相當於皇宮一個月的支出。

    其實,崇禎的“節儉”美德不僅是在帝國將亡時才雪上加霜,從他即位之初到帝國滅亡,也就是他坐在龍椅上的十七年裡,他的節儉品德一直像一把無形的劍,把他的帝國砍得鮮血淋漓——他和他的大臣們始終無法建立正常的感情和正常的關係,很大程度上便和這有關。 崇禎雖然節儉,但是沒有臣子打補丁矇蔽他。

    而且崇禎志向遠大,勤政愛民。只是上位的時候已經天下大亂了,加上個人不是秦皇漢武那樣的雄主,因此無法挽回。再加上最後的悲劇結局,所以有很多人同情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煤磨系統安全檢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