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黃芪西洋參怎樣一起吃呢?
5
回覆列表
  • 1 # 中醫雜症

    黃芪和西洋參都有補氣的作用,而西洋參是補氣生津,其性偏寒滋陰效果很好,黃芪則是補氣固表止汗,有昇陽舉陷和託毒生肌的作用,可以治療氣機下陷和陽氣不足,熱性體質和陰虛火旺的人要少用,防止上火和加重病情,西洋參則是適應於陰虛火旺的體質服用,滋陰生津止渴的作用較好。

    黃芪補氣、補虛、行氣昇陽,應用非常廣泛,體虛、陽虛的人可以用,畏寒肢冷、氣血不足的人可以用,虛症、氣機下陷者可以用,血壓高和血壓低的人也可以用,能夠雙向調節血壓,長期服用可以增加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很好的抗腫瘤和抗感冒、抗疲勞作用,經常食用就能起到延緩衰老、美容養顏和延年益壽的效果,肥胖的人配伍祛溼的藥就能起到減肥作用,體內鬱熱的人可以配伍清熱解毒的藥,就能增加其清熱力量,使其清熱而不傷正,體內有瘀阻的人可以配伍活血化瘀的藥材,使其起到補氣活血的作用,體質虛弱感受風寒的人,可以用黃芪再加辛溫發散的中藥材,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黃芪還可以和很多藥材配伍,可以治療很多不同的疾病,並且療效都非常好,是補氣藥中首屈一指的藥材。

    西洋參是補氣生津不上火,適應面很廣,長期服用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有抗腫瘤和健腦、抗疲勞的作用,可以用於心慌氣短、心悸失眠、增強人的記憶力,有美容養顏和延緩衰老的效果,適應於體內有熱和陰虛火旺的人用於補氣生津,是一個陰陽雙補、氣陰兩補的藥材。

    黃芪、西洋參可以一塊吃,也可以根據體質的不同配伍相應的藥材來治療不同的疾病,體質偏熱兼有氣血不足的人可以用黃芪、西洋參、生地、白芍、黃芩、麥冬、等治療,這裡黃芪的用量可以減少,讓其起到行氣的作用,體質虛弱、腸胃虛寒的人用於補氣養血時可以用:黃芪、西洋參、熟地、當歸、炒白芍、炙甘草、川芎、白朮等治療,陰虛火旺的人用於補氣生津可以用:黃芪、西洋參、玄參、黃柏、白茅根等治療,這裡面黃芪的用量也要減少,也是用於行氣作用,在用量和配伍上就可以使其達到不同的效果,使其即能補氣又能不上火,黃芪和西洋參配伍得當就可以適應於不同體質的人服用,只要堅持服用都會有很好的效果,最後介紹一個可以防病治病的方子:黃芪、西洋參、三七粉、丹參、炒山楂,這個方子配伍得當即可以治病又可以防病,是一個非常好的養生保健方法。

  • 2 # 大自然的魅力

    人參,黃芪兩者都能補氣,其區別在於一個走裡,一個走表。人參起到的是守護脾胃之氣,生胃津,安精神,這樣的“固本”的作用,它的藥力是向內走的,可以迅速提高患者抵抗外邪的能力,最終達到益氣的目的。而“黃芪”可引導胃氣向外走,補皮部衛氣,能“實表”,所以“有表邪者”忌諱用黃芪。黃芪的補氣作用比人參要弱,並且人參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作用,這是黃芪所不具備的。但黃芪的昇陽,固表,內託和利尿消腫,卻為人參所不及。黃芪的藥力主要是向上往肌表走,故能治癰疽排膿;還可引導胃氣上走,補肺氣,加強肺的宣散作用。 人參的藥力主要向內走,能固五臟之氣,使氣得到貯存,避免氣的消耗,最終到達益氣目的; 黃芪與人參的歸經與主治:黃芪: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毒生肌,黃芪——引導胃氣向上走,補肺氣,加強肺的宣散作用,堪稱虛證的麻黃。因為肺有主氣、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的作用,故又能利水消腫之功效,適宜於肺脾氣虛,中氣下陷,表虛不固,汗出異常,平素易感冒等症,為重要的補氣藥;黃芪的應用 1.補氣昇陽:用於氣虛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眩暈,乏力等,並與柴胡,升麻等同用。 2.固表斂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療。 3.託瘡排膿:用於瘡瘍久不潰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侷限作用。常配伍金銀花,皂刺,地丁等同用。 4.利尿消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己,茯苓,白朮等配伍應用。

    人參:味甘,味苦,入脾,肺,心經,有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安神 之功效,常用於人在氣虛欲脫,短氣神疲,脈微欲絕的危重症時候,單用人參可有效果。對脾肺虧虛,心氣不足,氣血虛弱,亦常為滋補要藥。人參的應用 1.益氣固脫,多用於治療大病或久病,或血脫所致氣脫所出現的短氣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脈細欲絕等症。克單用,也可與黃芪或附子同用。 2.生津止渴:臨床上上,熱病傷津而見熱渴,汗出,脈大而虛者,用人參配伍生石膏治療;熱或暑熱傷及汽液而症見汗多,口渴神疲,或津氣不足引起的心煩失眠,短氣自汗,心慌,心悸,脈細弱者,用人參配麥冬,五味子等治之。 3.安神鎮靜:可用於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驚悸恍惚,急躁,入睡不安等症,多與酸棗仁,遠志,茯神等同用。心脾兩虛而症見神疲健忘,失眠多夢,心悸短氣,食少便溏者,用人參配伍黃芪,龍眼肉,白朮,酸棗仁,當歸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癌症復發,全身骨頭都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