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懂爾君

    社交恐懼症,就是怕與人打交道,如果可以的話,就活在自己的小世界。

    不知道是出題人太麻瓜還是什麼,竟想要走向社恐,我今天說的是走出社恐,因為這樣才能引導小朋友們的正確價值觀。

    先說說為什麼會恐懼社交,社交本是大家都需要的一件事情,比如我們所有人小的時候,都是喜歡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

    往往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因為某些人和事,慢慢變得社恐,多是出於自卑和周圍人的排他性。

    這裡重點說下排他性,就是如果大家所有人,都認為圓帽好看,只有你喜歡方帽並每天戴著,這樣你就會被認為是怪物。

    你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就會引來別人的不理解和質疑,慢慢就會養成社交恐懼症的習慣。那些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往往都有很獨特的人格和想法。

    當然我們也是需要和人交流的,如果堵死了和人正常交流的途徑,慢慢就真的變成了孤僻的小怪物。

    可是我們的想法別人不能理解怎麼辦?很好辦,只不過需要注意在和人交流的時候用對方式和方法,可以把別人當成幼兒園的小朋友,反正和他們說了,他們也聽不懂。就用通俗的話說些他們喜歡聽的東西。

    對於我們這些社恐來講,每次的溝通交流和對話都可以是一次演講,這樣就會慢慢愛上它。

  • 2 # 綠房子心理研習社

    性格內向並不代表一定會成長/發展為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確實存在一定的人格基礎,但也有存在其他原因,比如成長環境,個人經歷(尤其是社交方面的不愉快經歷),認知,社交技巧等等。社恐也分為對異性或特定異性,熟人或陌生人,沒有特定人群等社交恐懼,也不能單純歸因為性格內向所致,具體問題還需具體探討之後再確定。

  • 3 # 竹韻在心

    謝謝邀請。人的性格不會是簡單的外向和內向。只是有內向傾向性或外向傾向性。還要根據情緒的穩定性再分穩定性和不穩定性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情況。內向的人和社交恐懼症沒有直接的相關,但是,不自信的人往往會出現社交恐懼症。不自信的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的價值感取決於外在因素的影響,別人說我好,我的價值感就高,別人不看好我,我就感覺自己什麼都不行。並且看問題容易絕對化,要麼是好,要麼是壞,兩極分化。所以這樣的人在與別人交往時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如果真的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的話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善解人意,但社交恐懼症的人,對於別人的看法都是來自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對別人的臆斷,而非真的能夠體會到別人的感受。他看到別人眼神不好,面部表情不好,不高興、不自在,這些都是患者自己的問題,他認為是自己不好引起別人的不好,所以就不敢看別人的臉和不敢和別人眼光對視,認為自己眼光有毒的人也是有的。各式各樣的想法,導致患者不敢與人溝通和交流,並且在與別人交往時,注意力並不是在交流的內容上,而是在自己的內心,對於別人的說的什麼都不能集中精力的聽,以至於不知道別人說的什麼,反應不上來,感覺自己很遲鈍很呆。更加重了自己的擔心和壓力。就更加不敢出去與人交往了。這樣的情況發生後,導致患者心理更加焦慮緊張,甚至出現生理反應:心跳加快、胸悶氣短。出現迴避行為。社交恐懼。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有沒有幫到你。

  • 4 # 鵜鶘心理

    社交恐懼,也稱之為社交焦慮,是一種嚴重妨礙患者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心理疾病。社交恐懼症患者存在著強烈迴避社會交往或者人群密集場合的趨向,他們不敢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和發表意見,或者直接害怕與陌生人或是異性的面對面交流等。還伴有在眾目睽睽之下臉紅、顫抖、冒汗等緊張恐懼的外在表現。

    然而,性格內向的人也會在公眾面前表現出緊張、害羞和害怕等負面影響,但是,二者重要區分是:性格內向的人沒有因為出現不適情況而遠離人群和公眾場合。絕大多數性格內向的人還是可以克服焦慮害羞等社交不適的感覺而繼續與陌生人或異性打交道。

    根據心理學研究發現,性格內向與社交恐懼的界線是在於對社交情境的解讀和認知,如果將社會交往的物件解讀為擔心被嘲笑或捉弄,或者是對自己提出超乎尋常的高標準嚴要求,在遭到一次或幾次挫折失敗後就自我否定等類似負性或否定的認識,長此以往,那就很可能走向社交恐懼症。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勢必會愈加頻繁緊密,這就需要我們學習掌握並熟練運用各種形式的人際溝通技術和具備良好的社交心態。在社會和人際交往的種種壓力下,出現社交恐懼這種心理症狀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但是,不要被這些症狀所嚇倒而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動,更應以開放包容大度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勇敢地面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頂樓不讓修煙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