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2171430258

    不可能。任何理論、思想等都有侷限性,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適用,或只能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適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或思想是不存在的。因為條件變化,即時空變化,範圍變化,現實就跟著變化,原來的理論或思想就不適用於新形勢了,必須修改,充實或放棄,否則,你的思想,實踐等就會失敗了。

  • 2 # 老虎他爹

    沒有。如果真有這樣一種理論體系,那就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首先,理論體系為何不能做到絕對完善,這裡涉及哲學上一個著名的命題,即“歷史決定論的貧困”:

    在人類史的相當時期,人們是不接受決定論的,但第谷的天文觀測震動了歐洲,使人們意識到,透過科學計算,甚至可以預知行星未來的位置,這就讓決定論思想得以迅速發展。

    可問題在於,第谷所觀測的是物理世界,而非人類社會。

    人與物質不同之處在於,人是有主體性的,在接受新的資訊後,很可能使人的行為發生巨大改變。

    19世紀,西方社會盛行“歷史決定論”,即認為依照人類既往的歷史材料,可以總結出其中規律,然後合理地推斷出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

    但卡爾·波普爾在哲學上否定了這一判斷,他提出了“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的思想,他認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關鍵在知識,誰也無法預測知識在何時會取得突破,我們知道生物學進步大大推進了人類進步,可我們永遠不知道生物學何時取得突破性進展,也不知道這個突破究竟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推動,如果真能預測到這一點,只有一種可能,即我們已經擁有了這些突破性的知識,這就成了邏輯上的迴圈,所以歷史是不可“決定”的。

    其次,從人類認識能力看,我們也無法掌握終極真理

    人的生理結構決定,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不完整的,是由30多個碎片組成的、黑白色的影象。這些影象經過腦補,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換言之,人類看到的世界根本不真實。比如自然界沒有顏色,只有波長,我們卻看出了五顏六色。

    我們看到的性狀、色彩、方位、速度都是不真實的,而是腦補的產物。

    這意味著,人到達真實是非常難的,要不斷和自己的腦補做鬥爭,與此同時,我們又不能拒絕腦補,所以,這是一個動態博弈,命中註定,人類只能獲得部分的真實,部分要靠想當然的腦補來填補,這是人類認識結構內建的困境。

    其三,不準確可能是物理世界內建的本性

    除了人類的認識結構決定了我們必然會經常犯錯,無法抵達終極真理外,從物理學的現實看,事物的模糊性可能是內建的,是其本質之一,即所謂“測不準原理”,只要我們使用工具開始測量,則誤差便已產生,不論怎樣提高工具的精確度,依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誤差。

    所以,我們認識的世界是一個數據集——我們看行星的運轉,有一個完美的軌道,其實在觀測中,它是不斷漂移並偏離這個軌道的,沒有一個行星完全按軌道運轉,所謂軌道,是一個平均值,而平均值本身就是一個腦補出來的概念,自然界並無平均值這種東西。

    換言之,世界向我們呈現的永遠是不完整、充滿噪音的資訊,我們從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註定是不完善的。

    其四,大一統理論是危險的

    當然,人類在追求超級理論,因為每次獲得超級理論,意味著我們的認識能力上升了一步,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超級理論之外、不符合超級理論的那個世界,從而激勵我們繼續尋找其規律性。

    人類在這個解題與迷茫間獲得了自由。

    如果真存在一個大一統理論,那就非常危險,因為就不必要有自由了,我們事實上將成為它的奴隸,這樣我們就從多元的人變成單向度的人,我們生命的尊嚴、意義、價值就都失去了。

    比如我們的社會一度強調功利性,將“為社會做出多少貢獻”視為衡量人價值的標準,如果這麼說的話,老人怎麼辦?老人不做貢獻,反而在消耗財富,那麼顯然殺掉他們是最合適的,可誰老了願意自己被殺掉呢?

    所以康德說: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意思是,任何試圖將人的價值懸掛在某種大一統的理論中去觀照,都是反人道的,都是可恥的。

    最後要說明的是,思想理論體系的前提不是能自圓其說,而是科學性,科學性就要講證據,我們可以編造出道、上帝、永恆、道德能概念出來,也可以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解釋體系,無法駁倒它,但這種理論體系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道、上帝、永恆之類定義不清晰,本身就意味著大一統,這就成了邏輯的迴圈解釋,走進了原始思維中。

    總之,道絕不是大一統的理論體系,它只是人類史上諸多迷信體系中的一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獨立,就會越自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