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痛風科普和理財
-
2 # 師者傳道
數學知識全球通用,但知識表述體系和架構各個國家還是有有所不同的,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不是說數學知識每個國家不同,知識是共同的,概念和理論基本都是共同的,但同一個概念有不同的描述方式。為了讓你好理解,先就中國國內來說吧,舉幾個簡單的概念表述不一致的例子,比如,凹凸性的定義,同濟大學編寫的教材,說凹凸性是指函式圖形的凹凸性,不是指函式凹凸,並給出判斷曲線凹凸性的定理是:
但華東師範大學編寫的教材對凹凸性的定義,定理卻截然相反,定理如下。
兩本書上對凹凸性的定義,從圖形看明顯是反著的。另外還有細微區別,就是一個帶帶=號,一個不帶,還有一個區別就是,一個說函式圖形的凹凸性,一個說函式的凹凸性,沒有“圖形”二字,但圖形畫出來兩者剛好相反。這給我們的老師教與學生的學帶來很多困擾。
這樣知識體系不同的清況還有極值的定義,我們來看兩個不同教材的定義,如下圖:
上面是華東師範大學編寫的教材,下面是同濟大學編寫的教材。這樣給我判斷極值就會帶來困惑了,比如y=5,常數函式,按照華師大的教材,5即是極大值又是極小值。而按照同濟大學教材,5不是極值。
機率論上也有這種情況,比如分佈函式機率論上也有這種情況,比如分佈函式F(x)定義也是不一樣。還是看下面兩張我拍的兩本教材上定義吧。
華東師範大學繆銓生編寫的教材浙江大學盛驟編寫的教材一個帶等號,一個沒帶等號,這樣導致後面的結論自成體系沒問題,但作為讀者同時看這兩本書困擾太大了。帶等號的分佈函式是右連續函式,不帶等號的分佈函式是左連續。這不就給學習者帶來困惑嘛。
諸如此類還有不少,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第二,談談國際上各個國家數學知識體系,一般比較大的有前蘇聯的和歐美國家的體系不太相同,我們國家過去從前蘇聯承襲下來的體系,但現在也用歐美國家的知識體系,所以國內教材出現上述不一致的情形,現在逐步統一,不然教學有很多不便。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數學,有時從網上請教我有關數學問題時,我得首先看看他們教材上的定義定理,然後才給他解釋。
第三,知識的邏輯體系也是有所不同的,就是知識的先後順序。
但總得來說,數學知識體系基本全球通行,符號體系也基本相同,所以看國外數學教材,不需要很好的外語基礎都沒啥大問題。
-
3 # 生命如歌歲月如詩
數學知識完全一樣,但是教學方法各個國家區別挺大的。
我們大學裡有來自美、日本、印度、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多國的留學生,大家的英語水平不同,在文學藝術思想方面的交流會有很多困難,但是在數學溝通方面非常通暢,我們只需要列出公式,寫出步驟,大家基本上都能看懂,不需要講太多的話,如果反對,你就寫出你的表示式和步驟,我要是不同意,就搖搖頭,再寫我的,就這樣來來回回地寫,不停的溝通修改,直到達成一致意見。
哪怕大家都是中國學生,漢語溝通肯定不存在困難。遇見數理化方面的問題時,我們也喜歡紙筆不離手,有時候浪費時間說一堆話,都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還不如畫出圖形,寫出所依據的公式或者反應方程式,對方馬上就懂了,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省時的溝通方法。
看國外的數學教課書,不需要太高的英語水平就能看懂,因為數學知識全世界都一樣,只要系統正規地學習過數學,具備了嚴謹的數學邏輯和思維,完全可以明白那些數學公式要表述的意思。
雖然全世界的數學知識都一樣,但是各國老師的教學方法卻不相同,我看過一些美國中學的教學影片,老師不是在哪裡乾巴巴的枯燥乏味地講解數學知識和習題,他語言幽默,特別注意和學生的互動,遇見學生聽不懂時,不會象中國老師那樣大發脾氣,你的腦子是豬腦子嗎?我講了很多遍了,你怎麼還是不懂?美國老師遇見比較愚鈍的學生時,會表情誇張地舉出鮮明的生活例子,引導學生一步步思考,直到學生完全明白為止。這中間我聽到的是鼓勵和讚美,而不是奚落和辱罵。
看完這些美國教學影片,我感動地流眼淚,我上學時,數理化成績不錯,從來沒有被老師罵過,但是從這位老師身上,我看到的是對學生的愛和對人的尊重,他的身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多麼希望中國的老師能象他那樣啊,在老師那裡不光能學到知識還有對別人的尊重,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大多人格健全,心地善良,對自己的人生,對國家社會都有很大的好處。
回覆列表
不一樣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體系。
美國體系和蘇聯體系就截然不同。
中國的教學偏向蘇聯體系,不過不是完全一樣。
其他的日本,德國,法國也各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