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海通史

    來看看宋朝與遼國的軍隊構成

    宋朝是以農耕生活,招來的都是農民,以步兵為主.遼國是以遊牧生活,從小就善騎射,以騎兵為主.

    騎兵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戰術,比如救援,千里奔襲,士兵可以換著馬騎,日夜兼程.又比如偷襲,騎兵來去如風,那怕偷襲失敗,跑得也快,兩條腿計程車兵望城莫及,騎兵衝擊比步兵強,黑壓壓的一片衝過來,有誰能阻擋的了.

    古時的的人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想出了各種兵團作戰法來對付騎兵,分工明確,協同作戰.放箭的,絆馬的,砍人的,砍馬腿的,還有攔馬樁,陷馬坑等.只要你敢來,就讓你進來出不去,這也是什麼傳說的八卦陣,長蛇陣這類的打發.

    這種大兵團作戰法也靠人數的優勢,可能3-4倍於敵人.這麼多人,要解決吃飯問題,常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遠距出征遠,運糧隊伍都比土兵還多.還得保護糧道, 一不小心糧道被劫,仗都沒發打了,只有打道回府.

    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皇帝趙光義第二次北伐,分別派出三路大軍,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騎水陸都部署,向雄洲,霸州方向推進.米信為西北道部署,出雄洲,田重進為定洲都部署,出飛狐,合圍幽州.

    進展十分順利,東路軍曹彬捷報頻傳,很快攻到幽州,不料,糧道被遼軍偷襲.曹將軍只好回師搶回糧道,重新組織進攻.戰機卻已失,大規模的遼軍已到來,就等決戰.曹彬見勢不好,急忙撤軍,大局已敗.

    騎兵這麼重要,為什麼宋朝不組建騎兵隊伍?宋朝也想組建,但缺馬,馬匹數量不夠多,國內用馬的地方也多,交通,運輸都需要馬,還得供軍隊用.唯一一個養馬場在河套地方叫靈州,還是一座孤懸在國界外的城.幾十裡無人煙.軍需物質還靠內地運.西夏人經常來打劫糧道.更可恨的,時不時的來圍個城,斷寧州水源,等宋軍來救城,西夏人就跑,來來回回,玩著老鼠戲貓遊戲.在真宗朝,寧州城終於丟了,圍繞寧州城救不救,討論了很長時間,後來,就沒後來了.

    宋朝與遼國的大規模正面交鋒分兩個階段,一是太宗朝的兩次北伐,二是真宗朝的景德元年,遼國入侵.

    公元979年,太宗平北漢,收復太原,未經休整和準備,發兵攻遼,企圖趁其不備,一舉奪回燕雲十六州.遼國得知宋軍已圍幽州城,派騎兵火速增援,十餘天后.遼軍到達高粱河.太宗派兵阻擊遼國救兵.不料,中計陷入三面包圍.太宗忙撤出攻城軍隊去解救,等宋軍兩軍快合一處時,幽州城門開啟,幽州城裡的遼軍出城加入戰鬥,宋軍四面受敵.太宗皇帝倉皇逃跑,身負兩箭.第一次北伐就這樣結束.

    總結這次北伐的失敗,有三點.一宋軍疲憊,已厭戰.二太宗臨場指揮不力,實戰經驗不足,低估了遼國軍事.三騎兵的優勢,救援速度太快.

    時間來到了真宗朝,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國太后蕭燕燕,皇帝遼聖宗,大帥蕭撻凜統兵20萬精騎來犯.

    遼軍分兵攻打威虎軍,順安軍,魏能石普帶領軍隊奮起抗擊,沒有攻下任何城池.不甘心,遼軍又攻北平寨,被田敏等迎頭痛擊,遼軍只好東攻保州,被楊家將的楊延昭伏擊.敗走後的遼軍轉攻瀛洲,這碰了大釘子,瀛洲守城李延渥,史普據守堅城,浴血死戰十餘日,遼軍戰死三萬精甲,負傷不計其數.

    遼國騎兵,善於野戰,不善於攻城.此時宋軍每個城池都配有5000騎兵,可以用於野戰,也可以用於城防.

    在攻城不利的情況,遼國選擇避開宋朝的城池,軍事據點,直奔開封汴梁.同時沿路攻下祁州,德清軍,通利軍三城.

    宋庭大驚,所有精銳全佈防在邊境一線,內城空虛,真宗有些害怕,想南巡.

    這時北宋名相寇準挺身而出,一邊安撫皇帝,一邊調兵遣將,火速阻擊遼軍,同時命令邊塞將領帶兵到遼國境內騷擾.

    穩住陣腳後,真宗動身澶州親征,同時啟用了長勝將軍李繼隆.

    李繼隆澶州城下大敗遼軍,床子弩射死遼軍大帥蕭撻凜,戰爭就這們結束了,剩下的就是談判,達成了<澶淵之盟>協定.

    床子弩圖 總結宋朝和遼國的這兩個軍事階段,第一階段,宋朝主攻,遼國防防,宋朝吃了些敗仗,不佔任何便宜.第二階段遼國主攻,宋朝主防,遼國連連吃了敗仗,主帥蕭撻凜戰死,損失慘重,遼國不得不求和.

    試想,如果宋朝軍隊孱弱,遼國會和你談嗎,談判桌上是需要籌碼,需要勝利的籌碼.就從這點來判斷,宋朝軍隊戰鬥力不弱.是棋逢對手.各有各的優勢,也各自有自的戰略戰術,打發不一樣.

    <澶淵之盟>協定之後,宋朝與遼國再無戰事,和平了118年.118年和平給兩國帶來了繁榮.同時也給兩國來帶來災難,當金人崛起時,遼國和宋朝都不會打仗了,再也沒有當年的勇猛,血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運用技術指標預測未來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