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女王視角

    LP們普遍認為,一旦私募股權公司擁有一隻表現不佳的基金,最好的出路就是未來停止對該基金的投資。即使該公司過去擁有多隻排名前25%的基金。正如一句老話“騙我一次,你可恥;騙我兩次,我可恥。”然而,許多私募股權公司似乎都經歷了以下的生命週期:

    第一階段:5億至50億美元的基金規模,專注於特定的市場領域,實現前25%或前10%的業績;專業人士渴望成功,願意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

    第二階段:由於前期基金的成功,基金規模增長了2-4倍;基金公司無法拒絕LP對其資金方面提出的一些幾乎無法滿足的需求;更多的資金池讓他們偏離了曾經致使他們成功的投資策略;對於追求卓越的渴望被對募資和大規模擴張亦或是享受生活的的樂趣所取代。

    第三階段:規模大一些的基金開始表現不佳,且融資對於他們來說變的越加困難;此時,基金公司決定迴歸初心,啟用早期的投資策略,隨之基金規模縮減25%-80%,回報顯著提高。

    在過去10年裡,幾乎每個LP都會面臨無數次這樣的決定:是否要投資一隻曾經排名前25%的基金、但後來募資過多且投資過快,之後卻表現平平。一些基金公司一直被其表現不佳的基金壓得喘不過氣,儘管基金公司已經承認了錯誤,但LP似乎並不感興趣,對此,基金公司在籌集資金方面的越加艱難。那麼,作為機構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是否應該做出承諾,相信不會重蹈覆轍?但如果該基金再次表現不佳怎麼辦?LP的判斷會因為兩次被愚弄而受到質疑嗎?

    引用南希·里根(Nancy Reagan)的話:“說不。”生命是短暫的,有很多優秀的私募基金。為什麼要冒險“重啟”一家公司呢?但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一些資料讓人質疑,減少或者不再投資這些基金的決定是否正確。一家史上業績表現優異的基金公司,是否可能會因一隻業績差的基金而受到激勵,決定糾正自己的錯誤,並向其他人證明,這家公司能夠再次成功?

    下面就用檢驗假設的資料庫,即如何避免投資表現不佳的基金公司,且投資的基金能夠跑贏大盤。總的來說,有20家公司的基金規模增長20%或以上,然後基金規模下降15%或以上的標準。在這些公司中,有一半公司的基金規模增長100%以上,而其中65%的公司中,基金規模快速增長後,下降幅度則大於40%。資料只顯示了16家公司的詳細資訊,其中4家公司的公開資訊不完整,必須用私人資料加以補充。首先,一隻基金公司必須有1-3只表現強勁的基金,然後是一隻大體量基金和一隻小數額基金。這通常需要12-15年的時間。此外,當一些基金公司存在業績表現不佳的單隻或多隻基金後便無法融資,或者選擇不融資,因此不可能將這些公司納入資料庫。最後,一些基金專注於某個行業,如果該行業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迷,那麼該基金很可能在行業狀況改善之前不會有出色表現。

    資料顯示,在20家“重啟”基金公司中,2005-2008年有17家公司成功募集資金,比之前的基金高出35%-671%。在20只基金中,有17只(佔85%)的表現比基準中值低69個基點至2400個基點。按中值計算,關注多個領域的基金公司表現落後於中值407個基點,而專注於行業的基金則落後於683個基點。2007年至2015年,這20只基金隨後都募集了資金,規模比上一隻基金小16%至78%。所有基金的規模平均跌幅為47%。在這20只重啟基金中,有19只表現優於中值。按中值計算,多領域投資的基金表現好於863個基點,而專注於行業的基金則好於732個基點。如果有幾家公司的表現好於基準指數,但95%的重啟基金表現好於基準指數的中值,而90%的基金表現好於基準指數的中值,幅度超過500個基點!

    專注於美國低端市場中存在的基金組合平臺RCP Advisors對其自營資料庫中基金規模不超過20億美元的基金進行了類似的分析。RCP找到了34只符合上述定義的“重啟”基金。每隻基金的規模都至少比前一隻規模較大的基金小40%。下面的圖表總結了他們的發現。“重啟”基金與上一隻基金的平均回報率之比中值為780個基點,有利於重啟基金。當比較平均回報率時,這種利差甚至更高。雖然沒有在下面的圖表中顯示,TVPI的資料也顯示,與基準相比,重啟基金的表現優於之前的基金。這裡的結論並不是承諾每一個“重啟”基金都會表現良好,研究結果不是建議一些基金也這麼做,具體情況應該具體分析。有一些基金公司儘管籌集了很多資金,但表現不佳,而且也卻無意改變他們自己的行為。公司表現持續走低的原因有很多:市場競爭讓它們失去了差異化,最好的投資者離開,或者市場發生了變化,基金公司拒絕適應環境等。無論如何,資料顯示,起初表現良好,後續表現不佳的基金值得被考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23周+5天了,吃飯後沒休息就走路了對胎兒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