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行走的JD
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外族入侵!可能原因有三點。
1、外族那時實力尚且不足。
因為在漢初期和中期對北方外族的打壓沒斷過而且力度很大。這就導致外族很多年都恢復不過來。
2、雖然漢末三國時期群雄爭霸,各自為政但是對外族入侵而言都是一致對外沒有半點兒含糊。(可能就是有這樣的一群英雄,漢末三國才會那麼精彩)
-
3 # 大經小緯雜談
先說一下三國時期是有外族入侵的,只是無論是規模上和頻率上要遠比其他王朝要小要少!這主要歸結於三國時期,中原王朝雖分裂為魏蜀吳,但是因為經年累月處於戰爭中,所以每家都高度的軍事化存在,最突出的是像蜀國,當時蜀國國滅時期,統計蜀華人口只有90萬戶,而軍隊則有10萬之巨,這個相當於蜀國所有男子除了未成年的和垂垂老矣的老人,所有男子全民為兵了!
其次,三國時期,各種軍事勢力針鋒相對,稱王稱霸者不知幾人,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那就是都對收拾外族不遺餘力,如早期的袁紹,公孫瓚收拾匈奴和烏桓,馬騰馬超父子收拾西涼的羌人部落,這還不算什麼,最牛大咖曹操那辦起外族來,那更是神一樣存在,如對烏桓的千里奔襲,不顧各種條件不利,也不聽郭嘉等謀士反對,堅持搞大清洗運動,最終烏桓身死國滅,被曹操從地圖上抹去了!
再次,三國時期的異族相對於中原王朝,都比較弱,就連三國中的最弱的蜀國,收拾起蠻王孟獲,雖沒有說演義中七擒,但是也是打的他服服帖帖,從此再不敢覬覦北方,甚至到蜀國內憂外患,諸葛亮已死,還不敢越雷池一步!
最後,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時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井噴出現,原因嗎,可能是連年戰爭,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的人才能生存,隨便一個,放在其他王朝都能封神,在三國時期卻集體出現!這個真不是出了個冒頓單于之後的匈奴能比的!
-
4 # 中外縱橫史
三國時期並不是沒有外族入侵,只是魏蜀吳實力太強,外族實力相對較弱,他們的入侵往往都被打敗,然後被三國長期壓制。下面從這三國的對外族戰爭來介紹。
曹魏破匈奴,徵烏桓說起匈奴,大家在熟悉不過,從漢高祖劉邦建國起,就和漢王朝對抗。不過經過東西兩漢的四百年打擊,曹魏時期的匈奴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從地圖上看出,也僅剩了河套地區的一小部。
雖然也經常騷擾曹魏邊境,卻屢屢被打敗。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加九錫,被封為魏王。南匈奴單于呼廚泉來鄴城朝賀,曹操藉機將他扣留,隨後把他的部族分為五部,選漢人為司馬加以監督。 從此匈奴的威脅解除。
而烏桓又稱烏丸,是漢末才崛起的遊牧民族,主要在遼西一帶,趁著中原大亂,佔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經常騷擾入侵曹魏北方地區,官渡之戰之後,袁紹的後人也投奔了烏桓。
為了消除這個隱患,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領大軍親征烏桓,在白狼山以少勝多,一舉將烏桓和袁氏的主力打敗,烏桓單于蹋頓被殺,降者二十餘萬人。從此收復遼西三郡。
蜀漢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蜀漢時期,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時,就提出了“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早早的就收服了羌族,後來加上有羌族血統的馬超來投奔劉備,蜀漢就讓他鎮守北方,羌族無不信服。
需要指出的是羌族為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五次伐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援。
而在蜀漢南部,公元223年,雍闓趁劉備在夷陵被東吳大敗,發動叛亂。彝族首領孟獲也參與其中。諸葛亮隨後發動南征,七擒七縱,才使孟獲降服,徹底平定了南中地區。
東吳降服南越割據至於東吳由於地處東南,外族勢力也較弱,威脅較小,只有東吳欺負他們的份。東吳最大的功績是打敗了士燮家族在南越地區的割據(士燮不是異族,漢末交趾郡太守),最終收復南越諸郡。
由此可以看出,三國雖是諸侯割據,實力卻是不容小覷,所謂外族在這個時期沒有什麼可乘之機。
多有疏漏,煩請指正
回覆列表
東漢末年,(公元195年)匈奴侵擾到了長安一代,蔡文姬在逃難的隊伍中,被擄走到了南匈奴。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降漢丞相曹操,曹操將南匈奴分為五部,將其分化到各地居住,從此匈奴王朝在歷史上消失。因此,在三國時期,北方基本上沒有了異族的入侵。
在蜀漢,為打擊異族入侵騷擾,諸葛亮曾七擒孟獲,平定安撫夷族,教化其農耕生產,使南方邊境安定。
東吳孫權,平定南方百越之地,交州王士燮歸附東吳,吳國命步騭為交州太守。也是東吳不再受外族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