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血管瘤醫生李志國
-
2 # 血管瘤醫生隋振功
血管瘤目前在臨床上存在多種治療方法,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硬化劑治療、鐳射治療等,具體根據血管瘤的不同型別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如果一種治療方法效果不好或者未能治癒,可以嘗試其他治療方法,如綜合幾種方法治療或者聯合用藥。
對於頭面部的這類血管瘤,要從美觀的方面考慮,以減少對患者的影響,因此不能寄希望於自行消退,應採取有效的方法積極治療。
-
3 # 楊明傑醫生
大家好,我是楊明傑,由我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最好是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確定下是胎記還是血管瘤。有些血管瘤是會長大的,早點治療會比較好。
一、在臨床上嬰兒血管瘤一般分為四種類型:鮮紅斑痣,又稱火焰色痣、毛細血管擴張痣及葡萄酒色痣等。這種情況是因為先天性毛細血管壁薄弱,面板表面的毛細血管擴張所致。 症狀:一般在出生時或生後不久出現,表現為 - 個或數個境界清楚的淡紫紅色、淡紫色和紅色的斑塊 ; 大小不等,不高出面板,壓之易褪色,常哭鬧、用力或洗澡遇熱時顏色加深。 好發生在前額、鼻樑、頸後、後枕部頭皮和兩眉之間等部位。多為單側,偶爾是雙側,有時可累及粘膜。 發生於前額、鼻樑、眉間及後枕部的鮮紅斑痣,多在 2 歲前幾乎全部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跡,不需要治療。較大、較廣泛的常終身持續存在。其表面粗糙,可呈疣狀或結節狀。鮮紅斑痣雖多可消退,但並不都能自行消退。
草莓狀血管瘤,又稱毛細血管瘤或單純血管瘤。一般於生後 1 個月左右出現。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大, 1-2 歲內長到最大限度而逐漸緩慢消退。 消退開始時顏色變暗,中央出現大小不等色素減退和淡灰色斑點,逐漸擴大。損害逐漸變薄,變平,最終完全或大部分變成萎縮疤痕。面板損害以單發者多見,為圓形、半球形、分葉或不規則形狀的、高出皮面的良性斑塊。症狀:大小不一,可從米粒大小到草莓大小,少數甚至可覆蓋一側或整個肢體。其邊界清楚,質地柔軟,呈紅色、紫紅色,壓之可退色。 如損害廣泛,損害的深部或毛細血管瘤底部,有時可合併海綿狀血管瘤,這種血管瘤又稱混合型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生後或生後不久發生,也有於 1 歲後才發病的。 症狀:損害一般較大,緩慢增長,好發於頭皮和麵部,常常累及口腔、咽頰粘膜處 ; 呈圓形、扁平或不規則形狀,為大小不等的、柔軟的、高出皮面的隆起腫物,擠壓後可縮小,有彈性。 此型血管瘤可發生在內臟,如肝臟海綿狀血管瘤。也可發生於肌肉間、骨間,為肌間海綿狀血管瘤。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還可合併血小板減少症及紫癜。 此種類型的血管瘤多以新生兒或嬰幼兒時期常見。往往年齡越小,出血越頻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發生出血的現象。尤其是腦出血、呼吸困難、繼發感染等,可能會危及到寶寶的生命。
混合型血管瘤。 即兩種及兩種以上血管瘤同時存在,以其中一種型別表現為主的血管瘤。二、血管瘤會自行消退嗎?有的血管瘤會自動消退,有的血管瘤如果不及時治療會使病情加重。比如海綿狀血管瘤,不可自行消退。由發育畸形的無數血竇組成,從外表上看它是一種高出皮面的隆起腫物,多長於頭皮和麵部,也可發生於肌肉間、骨間,形狀為圓形、扁平或不規則形狀,大小不一,海綿狀血管瘤比較柔軟,有彈性,擠壓後可縮小。海綿狀血管瘤不能自行消退,而且對小兒的危害較大,比較大的海綿狀血管瘤還可合併血小板減少症,從而引起血小板減少。
草莓狀血管瘤有少數患兒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機率很低,如新生兒出生6個月後沒有消退的跡象,則需儘早治療。
混合型血管瘤就是兩種以上血管瘤,混合存在的血管瘤,不過以其中一種血管瘤為主,混合型血管瘤也不能自行消退。
回覆列表
嬰幼兒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良性腫瘤。醫學研究認為,大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是,這種自行消退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行消退,而是會伴有色素沉著、面板鬆弛等後遺症。
尤其像這種生長在顏面部的血管瘤,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外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如果血管瘤生長在重要的組織器官周圍,則有侵入組織器官的危險,從而引起組織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喪失,如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等,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孩子生命。
因此,對於孩子身上的血管瘤,家長一方面要積極觀察,密切注意血管瘤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如快速增長、破潰出血、感染等症狀,一定要帶著孩子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另一方面要主動就醫,及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觀察和護理,防止出現破潰或其他的一些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