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昕臻

    因為對中國古典文化有些偏愛,所以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今天就和大家說一下如何透過《天工開物》瞭解古人如何製作建築用的磚。

    首先我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天工開物》,出本書是由?宋應星在1637年編著的一共有三卷18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比如機械、、陶瓷、兵器、火藥、紡織染色等生活中常見的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因此也被人們稱為百科全書。書中極力強調人和自然應該相互協調,人力要與自然的力相配合。

    全書一共分為上中下三卷,18片附有123幅插圖。描繪了130多位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並且在書中告訴我們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藝和工藝裝備。在書的上卷中記載了古物鬥嘛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薄的染織和染色技術,以及如製鹽、製鹽?

    中間的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斷面,煤炭,石灰硫磺,白礬的開採和燒製,以及榨油造紙的方法等。

    全書的下卷技術,金屬礦物的開採和冶煉兵器的製造顏料九曲的生產,以及珠玉的採集加工等。

    通過了解整本書的創作背景和內容分配,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想要了解中國古代的人們是如何自己製作建築房屋的磚瓦,就可以去讀全書的中間部分。

  • 2 # 三元智慧

    這個問題問得實在太好了!很及時,本人現做如下回答:

    自中美貿易戰以來,西方國家的精英們別有用心地聯合國內外的一些無良公知們,悍然否認中國歷史上缺乏科學技術,居然說中國歷史上除了四大發明,再也沒有像樣子的科技發明。

    而我們必然深信,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擁有豐富的科技文化知識,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撰的《天工開物》就是有力的明證。

    《天工開物》成書于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早於1688年的西方圈地(資本主義的興起)整整半個世紀,比工業革命(1765年詹珍妮發明紡紗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早了近130年。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中國歷史上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天工開物》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作者宋應星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相處,社會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開物》圖文並茂,注重實際,重視實踐。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對農業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了總結,全面反映了工藝技術的成就。

    這部書分三篇、十八卷,詳細地記述了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和經驗,並附有大量插圖。

    《天工開物》第七卷陶埏(音:shan)比較科學地總結了燒製磚瓦的經驗,記述了原料、成型、乾燥和焙燒等技術。

    首先是泥料製備的方法:“凡埏泥造磚,亦掘地驗辨土色,或藍或白或紅或黃(閩廣多紅泥。藍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為上”。隨之,“汲水滋土,人逐數牛,錯趾踏成稠泥,然後填滿模框之中”。 這種製備泥料的方法,在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的山村,至今仍在沿用。

    其次是磚坯成型方法:泥料填滿模框後,“鐵線弓戛(音:jia)平其面,而成坯形”。

    磚坯製成後裝入窯中,“所裝百鈞,則火力一晝夜,二百鈞則倍時而足”。

    燒磚的燃料有柴薪和煤炭,“用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用煤者出火成白色”。

    最後是看火候:“凡觀火候從窯門透視內壁。土受火精,形神搖蕩,若金銀熔化之極然。陶長辨之。”意思是燒窯火候,全憑經驗觀察和分辨。陶長可能是當時的工長或是大師傅,可識火候或說是會看火。 磚瓦燒的好壞,全靠燒窯師傅的一雙“火眼金睛”。

    直至今日,這種燒窯看火的方法仍然在中國很多地方的磚瓦廠中使用。

    勞動是成功之母,技術是科學之師。

    今天我們重新溫習這些,就是要告戒我們懂得,我們這個民族在近代的科技方面與西方國家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們不要妄自菲薄,而是更要發奮努力,搞好科技基礎建設,有信心、有能力繼續迎接未來世界的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如何做好生產經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