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獸
-
2 # 楊某人雜家派
因為宋高宗對武將有著與生俱來的不信任。為什麼?這個要從頭說起了,才能從根源上解析為什麼宋高宗對武將有著與生俱來的不信任。
武將篡權導致的大亂世——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中央掌控力日漸衰微。因為藩鎮節度使都是自己招兵買馬,自行在各自的領地收稅養兵,是不是聽起來像軍閥?沒錯,就是像民國時期的各大軍閥頭子土皇帝。黃巢起義之後,藩鎮割據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後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
907年,大將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唐朝滅亡,開始了長達七十多年的五代十國大分裂時期;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936年,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獻出幽雲十六州,換得契丹軍支援滅後唐建立後晉;947年,後晉被契丹滅掉佔據中原建立遼國,後被劉知遠收復中原建立後漢;951年,郭威篡漢建立後周。
以上各位依次登場的皇帝均是武將出身。
武將篡權建立的宋朝——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宋朝的建立依然是武將掌握兵權之勢力坐大之後,逼迫皇帝退位篡權。而且篡權的趙匡胤在周世宗柴榮在位的時候是個忠心耿耿的好同志好下屬,周世宗絕對不會想到是趙匡胤趁著自家孤兒寡母好欺負篡奪了自己兒子的皇位。
因此,自有宋以來,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就對武將有著天然的防範和深深的不信任,即便這個武將看起來絕對沒有威脅絕對的忠心不二。以上所提到的趙匡胤篡權之後封的幾位節度使,皆是絕對追隨擁護趙匡胤的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不幾年之後就被“杯酒釋兵權”。
武將逼迫宋高宗退位——苗劉兵變
五代十國武人亂政七十多年,包括宋朝立國,使宋朝對待武人的態度產生深入骨髓的不信任。以至於北宋大將狄青做到了樞密副使,還是被文官集團看不起,甚至造謠陷害。縱然宋仁宗十分信任狄青,說狄青是忠臣,文彥博一句”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就把仁宗給噎回去了。宋高宗當年倚重岳飛時也說過同樣的話,秦檜一句太祖當年也是忠臣,同樣也讓宋高宗無法反駁。
如果以上的歷史史實對於宋高宗都只是存在於記載之中,那麼宋高宗親身經歷過的一次武將造反,可以說對以後宋高宗對待武將的態度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史稱“苗劉兵變”。
苗劉兵變發生在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宋高宗一路南逃,一直跑到杭州,由於長江天險阻隔,金人暫時過不來,宋高宗以為能喘口氣了。結果他的禁軍部隊因為一路南逃,但是家人都留在北方,產生了不滿情緒。又因為宋高宗寵幸的權臣御營都統制及樞密使王淵和宦官內侍省押班康履,這兩個人在皇帝南逃的途中,用戰船運送自己的財寶,而把數萬將士和戰馬拋棄了,民怨極大。
由扈從統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劉正彥率領的禁軍直接殺掉王淵,逼宮宋高宗。不想事情發展出乎二人意料的順利,高宗對譁變軍隊的所有要求都一一答應,結果苗劉二人不知道怎麼想的,公然聲稱高宗得位不正,將來欽宗回來你如何自處,居然要高宗退位。好在二人都是大老粗沒什麼腦子,造反沒經過周密的規劃,很快就被張浚、劉光世、韓世忠的勤王兵馬給平定了,但是武將對皇權的威脅和破壞力比敵人還要大的想法就在宋高宗的腦子裡紮下根了。
所以說,跟宋朝其他皇帝還不一樣,對於宋高宗來說,因為他本身就不是合法繼位,而且徽欽二帝都還在世,就連他自己也是聲稱自己只是個臨時的,南宋的京城杭州也改名叫臨安。其實哪個皇帝繼位之後願意再退位呢,宋高宗的皇位是比宋朝所有皇帝都更不穩固,也就更加害怕有哪個掌握兵權的武將哪一天看他不順眼就藉著這個天下人所共知且無可反駁的理由逼他退位,甚至像他祖宗趙匡胤那樣被黃袍加身”迫不得已“篡了趙家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回覆列表
收兵權根本原因不是對皇位形成威脅,而是到內外形式相對穩定後必須要做的事情。執刀之人可以暫時借刀殺人,但刀最終還是要握在自己手上的,不管這把刀是聽話的還是不怎麼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