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前捕頭

    遠交近攻出自秦代的秦詔襄王採用建范雎建議對其他六國採取的外交政策。那麼國際上有沒有類似案例呢?我覺得,二戰中,德國初期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外交政策。

    遠交近攻一般是強國用來對付弱國的,而二戰時的德國在戰前兵力是不及法國和波蘭的總和的尤其是法國的坦克部隊數量和護甲厚度上都要比德國有優勢。況且還有英軍投入法國作戰。

    給一張二戰前歐洲圖,雖然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就相繼對德宣戰,可是直到波蘭潰敗,法國也沒攻擊德國。按照當時的兵力對比,英法聯軍打到德國萊茵河還是完全沒問題的。不過法國馬把國運賭在了馬奇諾防線上,加上法國沒有大集團化的裝甲軍團,少量的坦克分散到各步兵部隊,變成了步兵的附屬品。

    英法還是對德國一直抱有幻想,希望德國向東發展,因此捷克很快成為了犧牲品。德國擊敗捷克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重工業以及戰略資源,而且可以把駐防捷克方向的軍隊抽出來投入其他戰場。在捷克被佔領後,英國按照波蘭簽訂的協議,出兵協助波蘭抗擊入侵,阻止德國繼續向波蘭入侵。

    此時希特勒為避免兩線作戰,穩住蘇聯便與其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堅信只要蘇聯不參與到波蘭戰場,英法是不會有任何動作的。憑藉有效的外交,德軍在入侵波蘭時進行的異常順利,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可憐當時波蘭的二百萬軍隊,在機戒化的德軍前不堪一擊,最後在短時間內亡國。

    德國侵佔捷克後英法出面干涉德國入侵波蘭,德國在交上穩住蘇聯,之後入侵波蘭。這也算得上是一次遠交近攻的國際版。

  • 2 # 古姿觀察

    遠交近攻是戰國時期秦滅六國時期的一種戰略,是三十六計之一,指的是與己方距離較遠的國家聯合,對自己臨近的國家採取敵對政策。這種策略是在古代兵力投送能力十分有限,而且在己方佔有一定優勢而敵方相對弱小的情況下所採用的一種策略。放到今天其實並不能找到完全與之相對應的情況,因為今天無論是軍隊的機動性,還是國際局勢態勢都與古代完全不同。

    (遠交近攻)

    雖然不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情況當,但是卻有一種“遠交近守”策略。這種情況指的是聯合域外的強大力量,來制衡臨近的強敵確保生存。這種情況在今天的中東歐地區尤為常見,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波蘭、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這三國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或者是衛星國,某種程度上講都是被前蘇聯脅迫入夥的,而且歷史上還曾經長期被沙俄帝國侵略或者打壓,積怨已久,已成世仇。在蘇聯解體之後,成功擺脫束縛,但是在面對實力依舊強橫的俄羅斯時,心無餘力也不足。為了自身的安全和獨立,不得已都會選擇加入北約這樣的集體安全組織。

    (1900年地圖中東歐)

    北約這個集體安全組織可以說是一個很成功的集體安全組織,確實能夠起到出平等協商,維護和平的作用。但是北約歸根結底還是美國組織起來用以對抗前蘇聯的戰略工具,而在冷戰之後北約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圍堵、封鎖、打壓俄羅斯。北約的主要力量來源也是美國,其負擔了北約軍費支出的70%。所以對於波蘭、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就意味著抱上了美國的大腿。這些國家為了能夠得到美國的保護可以說使盡了各種招數,波蘭甚至自己拿出20億美元為美國在波蘭建立永久軍事基地。

    (特朗普不願揹負北約)

    當今世界的國際關係,絕非古代王國割據勢力所能比擬。現代的國際關係要比古代複雜得多,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也相對緊密的多。對抗更多是一種預防性的對抗,而且更多表現為一種戰略上的角力,國際體系結構性的對抗,遠超是領土資源的得失。最重要的一點,核武器的出現使得大國在處置國際關係問題上表現的更為理性和謹慎,而且國家決策機制和組織形式也非古代王國所能匹敵。

    (安理會)

  • 3 # 嘯鷹評

    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你能找出來幾個不是遠交近攻的嗎?或者說你能找出來一個是近交遠攻的嗎?要是沒點兒全球投射能力,都沒有資格玩近交遠攻。

    畢竟和遠處的國家搞好關係,那是正常的,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兩個相距比較遠的國家之間不會發生什麼大的利益衝突,並且就是發生利益衝突的你也夠不著。至於距離比較近的國家,住得越近那矛盾就越多。隨著矛盾的積累,戰爭爆發是必然的。

    所以可不是遠交近攻吧。

    但是近交遠攻,這個操作難度就非常大了。首先你和你的鄰國關係特別好,才有可能不進攻鄰近國家,但是這也不排除有幾個,好好先生。

    但是遠攻的難度就太大了。畢竟行百里者,必闕上將軍。這遠攻的話,何止千萬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塔利斯卡中超8輪取得11進球,進球榜第八名,你覺得他在中超結束前能夠拿金靴嗎?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