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燕山月似鉤。

    出自馬詩二十三首·其五,作者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馬詩》共有23首,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的抱負。

    全詩(節選)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譯文如下: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勳呢?

    註釋如下: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說為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

    鉤:古代兵器。何當:什麼時候。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走,跑。此處有“賓士”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抒發詩人懷才不遇,不被統治者賞識,但又熱切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得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鉤”是一種彎刀,一種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的意思。

    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乍看是應用賦法,實則啟動後兩句抒情,又具有興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然氣管道家家通氣,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