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富盛教育諮詢
-
2 # 慢行漫語
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環境,沒有之一。所以家庭的氛圍和溝通方式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在青少年時期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的發展會有諸多的問題。
1. 不信任社會和周邊的人。無法給予愛和感受愛,這樣的人是很難獲得幸福感的。
2. 性格往往會比較極端,或者比較懦弱,或者比較強勢,這方面會影響到日常的人際關係。
3. 思想可能會比較消極,遇到困難無法跨越,不會解決等等。
-
3 # 小個子的小英
脾氣暴躁容易衝動不聽話,性格孤僻,因為家庭暴力讓孩子缺少安全感,感覺不到愛,就會很自私,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就會什麼事都用暴力解決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主要來自兩種情況:①夫妻之間產生的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②父母直接作用於孩子而產生的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雖然作用的物件不一樣,但對於孩子的傷害同樣值得重視。
一、夫妻之間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1、婚姻觀扭曲
夫妻之間長期的不和諧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隱性的,有些父母卻往往忽視了這點。當夫妻之間產生家庭暴力時,雖然沒有直接作用於孩子肉體上,但卻間接的給其傳達了錯誤的婚姻價值觀,使其產生精神上的傷害。就如丈夫經常用家庭暴力對待妻子,孩子在一旁哭泣不停,這時的孩子內心是高度緊張和恐懼的,長此以往在心理就形成對婚姻充斥著暴力的陰影,如果是女孩長大後很有可能討厭接觸男性,或對婚姻產生厭惡感。
2、暴力效仿
父母的行為,孩子大多都會效仿,尤其在孩子在5~7歲時情緒模仿能力更是最旺盛的時期。家庭暴力行為極易被孩子用來效仿,尤其是男孩子長大成人後,虐待女性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很多,也更容易有犯罪傾向。
3、心理扭曲
家庭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心理扭曲是不可逆轉的,長期成長在家暴環境下,孩子很可能產生性格內向,不善交際,被身邊的人嘲笑,繼而引發抑鬱症或人格分裂,而這兩種心理狀態都會產生非常可怕的後果,常常會幹出自殺,自殘等過激行為,甚至產生報復社會的行為。
二、父母直接作用於孩子而產生的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1、自卑心理
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牴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後,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2、孤獨無助
有的家長打過孩子後,又覺得心痛後悔,反過來又去撫摸孩子捱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並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也就習以為常了。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3、性格暴躁
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裡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後,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家長打孩子,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父母粗暴高壓,會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難建良好的人際關係。
4、孤立無援
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這樣的孩子往往不願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顯得孤獨。
5、撒謊成癮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髮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捱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迴圈。
6、性格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捱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7、固執叛逆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