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古講堂
-
2 # 刮晉風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為劉備制定了基本戰略方針,就是外結孫權,內修政理,若天下有變 ,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益州之軍以出秦川……。關羽北伐,此時益州局勢已經穩定,關鍵是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後,孫權有點壓力太大了。加上關羽傲氣 對東吳多有得罪,孫權決心要打荊州了。另外曹操此時與孫權暗中勾結,答應聯合行動 ,瓜分益州,這樣南北沆瀣一氣,才造成關羽的失敗。
至於說關羽離西蜀那麼近,劉備為啥不救援,這是看著地圖說話不腰痛 ,自古蜀道難,難以上青天,關羽突然失敗的,離得再近也來不及救援。但劉備其實也讓劉封,孟達去救援,一來他兩人發生了分歧,更主要是路程遠來不及救援,這樣就使關羽孤立無援,麥城葬身了。救援當時其實是有的,是沒有救援成功。
-
3 # 寒星針
敗走麥城,是關羽一生事業的終點。臨死前他都沒有見到援軍,或者說根本沒有援軍。援軍呢?
從建安二十四年秋開始,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到十二月被殺,關羽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變化大的讓人措手不及,變化快得讓人瞠目結舌。
回師江陵時,關羽並不是毫無退路。要麼奪回江陵,如果不能就走水路經秭歸入蜀,要麼是直接退往上庸。當時江陵失守,呂蒙已搶佔先機,關羽率疲憊且人心惶惶的荊州軍回師,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可他還是回去了。關羽不知道的是陸遜已率軍攻佔秭歸,水上退路沒了。
奔往江陵途中的關羽,能依靠的只有手中的荊州軍,和上庸三郡的劉封、孟達。當時沒有飛鴿傳書,僅依靠騎馬傳遞訊息,恐怕遠在益州大本營的劉備等人,還沉浸在關羽大勝的喜悅中,不知道東吳已奪取江陵,也不會做好揮師東進,救援關羽的準備。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關羽為人驕傲,又輕視士人,擁有戰功的黃忠都瞧不上,大敗於禁後,氣勢正盛,劉封、孟達也更不會放在眼裡。一個“令”字說明問題,相鄰戰區,不是自己麾下的將領,就以上級口氣下令調兵,劉、孟二人自然不想過來低頭受氣,找了藉口推脫,當然也就不會做好作戰準備。
絞殺關羽,是曹操和孫權的一次聯合行動,首要的是釋放迷霧,封鎖訊息,牽制援軍。劉封、孟達收到江陵失守的訊息,再召集兵馬、準備糧草、佈置防務,準備增援時,關羽已在回師的路上。虎視眈眈的曹仁、徐晃,怕是不會讓上庸援軍輕易南下。
不是沒有援軍,可能援軍還未出發,關羽就已被殺。荊州軍雪崩般的潰敗,使得關羽等不及,或者說無力守禦待援了。
前一秒還捷報頻傳,下一刻就全軍覆沒,從11月呂蒙進取江陵到12月關羽被殺,不到兩個月,將星隕落,快得眼花繚亂,劉備這邊還沒反應過來,戰事結束了。
歸根結底,是孫權一方抓住了關羽的性格缺點,有針對性的佈局,直插要害。策反士仁、麋芳,控制住荊州軍將士家屬,斬斷荊州軍根基,使兵無鬥志,最終迅速潰敗。
回覆列表
關羽大意失荊州,使荊州被東吳奪走,關羽敗走麥城喪命,這對蜀漢政權是一重大打擊。也為將來該政權覆滅埋下了禍根。
隨後劉備不理智的出兵為關羽報仇,一連串的失敗使他提早走完了自己的人生,病逝於白帝城。
為什麼要讓關羽去守荊州?關鍵還是漢中不穩定。劉備同時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他既要在四川站穩腳跟,又要穩固漢中。重走當年劉邦奪取天下的那條道路。但是荊州既然得到了又不能失去,派誰防守呢?那只有關羽了.。畢竟是老部下,放心。
荊州雖然重要,但不是劉備的重點。劉備還有更重要的事去辦,所以主力不能放在這裡。劉備當時戰略是:奪益州,穩荊州。
諸葛亮一再告誡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吳”,是保全荊州的關鍵。而荊州處於曹操、孫權二方的攻擊範圍。本來就很不好守,需要守將除有較高的軍事素質,還要善於和各方周旋 。
但關羽為人傲慢,瞧不起孫權。孫權派特使為兒子向關羽之女求婚,遭到關羽痛罵。導政孫權下決心取荊州。其實這是一個政治婚姻,關羽如果答應下來,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
劉備首先是沒有想到孫權這麼快就破壞了孫劉聯盟。他的想法是,如果曹操滅了,兩家將來肯定要翻臉爭天下,但不應該這麼快。他沒有想到關羽如此不善於周旋,導致惹惱了孫權。
再一個就是來不及,路途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
最後有一個原因就是戰線太長,兵力分散。所以劉備能做的就只有讓就近的養子劉封去救,這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因為,一旦孫劉聯盟破裂,以劉備當時的總體戰略部署,荊州必然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