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伸手就是風口浪尖
-
2 # 良人執戟2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陽,諸侯皆臣屬。
天下基本平定,高祖在洛陽建都,諸侯都來稱臣歸附。
二月,高祖從平城經趙國和洛陽回到長安。長樂宮已建成,丞相蕭何己經帶著國家各部委工作人員離開洛陽、西去長安辦公。
八年即公元前一九八年,劉邦在東垣圍剿韓王信殘餘勢力,在長安的蕭丞相已營建了未央宮,修了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劉邦在未央宮大擺酒席宴請諸侯和群臣,高祖致詞:大人、指太上皇,你當初經常罵我沒出息,只有搬一輩子的磚,又經常呼豬朋喚狗友蹭你老人家的酒喝,罵我只配給二哥提鞋,現在我擁有的產業和二哥相比,哪個的多?
群臣高呼萬歲,大笑取樂。當然,歷盡艱難萬苦的一介布衣,手持三尺寶劍,斬白蛇起事,終於建立大漢王朝,這是如釋重負後的輕鬆,真實的大實話,當然也有自負的得意!
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
西漢都城選址曾定洛陽最後又選擇了長安。
西漢首都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東漢首都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 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朝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併到漢朝歷史裡。
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史稱東漢 ;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即為漢朝。後代的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自稱季漢,又稱西蜀。
起初劉邦就將這西漢的首都定在了河南洛陽,但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反對,而此人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張良。
原因有三:
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長安是劉邦伐楚的根據地,東有崤函天險,南有武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易守難攻,一旦東方出現變亂,便可以坐鎮長安,進可攻,退可守,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其次,長安在歷史上被描述為“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十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可見,長安富庶繁華、經濟發達,在全國經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其三,關中人好勇鬥狠,戰鬥力強。秦漢之際,遊牧民族發展崛起,嚴重威脅邊境安寧,在長安定都靠近北部邊境,且關中地區又多精兵悍將,有利於有效抵禦遊牧民族的南侵,維護國家安全。
另一個版本
遷都之事最初是由婁敬提出來的。《史記.卷九十九.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中有關於此事的記載。
婁敬本是一位原籍山東、戍守隴西的落魄戍卒,一日他途經洛陽,得虞將軍的引薦,見到劉邦。與劉邦見面後,婁敬便問過劉邦,定都洛陽是不是為了仿效周朝?這個問題得到了劉邦肯定的答案。
但婁敬指出,西周之時以洛陽為東都,是為了方便收取來自各方諸侯的貢賦,而當今天下大變,漢朝早已與周朝大不相同,所以,他順勢提出了遷都長安的建議,並向劉邦陳述了自己的理由。
婁敬指出,洛陽的地理形勢並不適合為都,因為洛陽居中,四通八達,易攻難守。而關中地區背山靠河,易守難攻,可以保全。實際上,婁敬關於遷都長安的建議,在當時是飽受爭議的,因為大多數追隨劉邦的文官武將不願遠離家鄉關東,到關中地區為官,所以,婁敬的建議一時之間遭到了反對,但是,這個建議卻得到了“奇人”張良的肯定。在婁敬、張良等人的力勸之下,劉邦最終決定離開呆了沒多久的洛陽,將國都遷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