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大就是仙

    魏:統一北方。武裝力量大。挾天子以令諸侯(士族擁護)。參謀團隊強大。得到當地人民擁護(政令順人心)。

    蜀:仁義治國。沿續劉氏政權。軍事力量實力較強。有諸葛亮、姜維、諸葛瞻統兵人才。益州糧倉。聯吳抗曹魏正確國策。

    吳:繼孫堅、孫策以後民心所向。有周瑜、魯肅、呂子明、陸遜統兵人才。有張召、諸葛瑾、步子山、參謀團隊。長江天險。正確外交路線(孫劉聯合拒曹魏)。

  • 2 # 木小實

    漢末三分,魏蜀吳三足鼎立,各有優劣。最終,司馬氏一統也是曹魏的基礎,就曹魏和蜀吳做個比較。

    先說天時。魏國佔有天時,最大的天時在於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蜀吳還沒有成立組織,人才(除了地方上的家族,家大業大,有投機的資格)自然都奔著天子來。中原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相對應的各種人才也更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說諸侯聽不聽令,很多賢才名士是奔著天子去的,但不管他們對漢室和曹魏態度如何,都是給曹魏幹活的。在曹操起兵之初,就釋出訃告,唯才是舉,更是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巴蜀和江東也有人才,頂層人才大家都差不多。差距就在中層和基層。曹魏佔據中原,這些人心也大,就想著統一。江東和巴蜀地勢偏安一方,地方上的人才也只想著守,比較氣短。一個想著統一別人,攻城掠地,加官進爵;一個想著遲早被人統一,守得住就守,不能守就降,給誰當官不是當。高下立判。

    可能這也和三國各自的地形有關,中原四戰之地,大家打來打去,都得攻擊,防守太被動,也沒有特別好的地形。吳蜀就不一樣,我往山頂一坐,滾石檑木排排放,你部隊沒到我跟前,人死光了。

    再說地利。中國地形廣袤而複雜,名山大川不計其數,歷經幾千年,人們依山傍水築城,兵家必爭之地多如牛毛。有什麼樣的地形,跑什麼樣的部隊。江東和巴蜀,一個水道縱橫,一個山路艱險,都是防守的最佳地形。兩地士兵,一個水性好,一個走山路如履平地,配合易守難攻的地形,主公小日子過得不要太美。雍涼幽並,這些產馬地都在曹魏手裡。沒有騎兵,就算吳軍越過了淮泗,蜀軍走出兩川,在平地怎麼應對騎兵的突襲,又要分多少部隊護衛糧道?除非蜀吳一鼓作氣,滅掉魏國,或者佔據大片魏土和人口,否則,僵持越久蜀吳勝算越小。

    再說人和。國家級人和應該就是外交了。魏國和蜀天生不對付,蜀國立國的明目就是匡扶漢室,消滅曹賊。吳國呢,騎牆派,首鼠兩端,立場不堅定。蜀國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吳國也沒能給鼓個掌。三國周圍都有少數民族,都將少數民族納入自己戰隊,不過曹魏是打服的(收納各部騎兵),蜀國是德服的(孟獲,突兀骨舉家跟著征戰),吳國墨墨跡跡,吳越的少數民族時降時叛。本來吳蜀聯合,協同合作,時不時搞個軍演,也能嚇唬一下魏國。關羽在荊州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芒。結果,呂蒙白衣渡江,擒殺關羽,蜀國荊州軍團覆滅。猇亭之戰,劉備家底一乾二淨,諸葛亮聽聞南中有變,面色大變。猇亭之戰不光消耗了所有主力部隊,更葬送了大批次的將領,蜀國國力自此一蹶不振。如果有這些將領,用馬謖守街亭麼,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麼?

    魏國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對現在來說不是最好的制度,甚至都不是好的人才選拔機制。但是,對當時舉孝廉來選拔人才的察舉制來說,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延續和發展,為隋唐的科舉制度奠定了基礎。

    魏國的部隊歸屬國家,將軍出征,給虎符,假節鉞。吳國部隊都是各將軍的私軍,將軍的私人財產,為了某一個目的,聚集在孫字旗下。蜀國的部隊,在劉關張死後就沒什麼部隊了。諸葛亮建立了丞相府,政治軍事一把抓,和曹丞相差不多,只是一個肆無忌憚,一個有所收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期間該怎樣避免孩子發生飲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