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地漫談
-
2 # ApolloSun
都還有繼承人問題,秦時的大工程、嶺南匈奴的征伐以及舊六國復辟暗流其實都還在可控範圍內,當時的農耕、經濟已在復甦,還留有一批統一天下時代的老軍猛將,章邯帶一批刑徒軍都能打的農民起義軍和復辟各國不要不要的(項羽除外…),關鍵毀在了沒早立扶蘇,更沒想到李斯一世英名,選擇了趙高而毀了扶蘇蒙恬,無疑是毀掉了更優秀的繼承人和國家干城,後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否則以陳勝吳廣的軍事能力和六國老貴族,怕是掀不起大浪了,項羽搞不好都埋沒了。 隋代繼承人楊廣作為統一全國的開國皇帝之子,個人才能無疑要碾壓同樣是二代的胡亥,問題一是過於自負,對國內形勢和軍事能力缺乏客觀認知,導致一再征伐高句麗嚴重拖累經濟和軍事實力;二是殺了不少功臣良將,性格多疑而近讒臣,容不下高熲賀若弼等開國功臣,連楊素的兒子都要造反……兩個帝國的統一分裂而迅速隕落都和繼承人的問題有著直接關係,所以後世皇帝在繼承人問題上都慎重的多
-
3 # randomwin
隋煬帝……志大不是問題,才疏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志大且才疏;志大才疏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志大才疏還坐在那個位置上……
-
4 # 落月天空112
沒辦法,開歷史快車的那個人只能由他埋單了。雖然他也是一個特別,對封建帝制有時完善,也有歷史功績。畢竟大隋王朝亡在他手一隋煬帝。
-
5 # 漂飄12
隋朝的滅亡談不上隕落,更不是衰落,短短的三十八年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開鑿貫通了京杭大運河,使各地的經濟文化得以交流,隋朝滅亡後留給唐朝的儲備糧夠吃三十年。隋唐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時期,隋朝是創業打江山,唐朝是繼承與發展。
說隋朝的短命源於楊廣的昏庸,是唐朝貶低前任的說辭,給起了個隋煬帝的外號,實際上楊廣的諡號是隋明皇帝,廟號是隋世祖。楊廣絕對是人才不是庸才,他的政績影響中國上千年,他昏在缺乏對階級鬥爭的清醒認識,忽視了上層社會矛盾,隋統一全國前,中國經歷了三百年的東晉南北朝割據時期,各方利益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平衡協調的。如果把國家比作公司,就是內部管理出了問題,你想的是把公司發展壯大,高管們想的卻是爭權奪利,覬覦你的領導位置,最終公司改名,領導換人。短命的秦朝也類似。
那麼結束近百年五代十國混亂史,重新統一中國,打下江山建立的宋朝為什麼能延續三百年?這得益於宋太祖趙匡胤的管理能力,杯酒釋兵權、中央集權、發展經濟文化、百姓休養生息,消滅了內亂的因素和基礎,雖說重文輕武走向極端,打了幾仗就放棄了收復燕雲十六州,感覺有的窩囊,但是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歷史巔峰,在連續遭遇強大的大遼、大金、蒙古帝國中對抗了三百年,而且始終沒出現大的內亂。創業守業總是很難,繼承發展相對容易。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有四大短命王朝,分別為秦,西晉,隋,和元。而四者當中,秦朝與隋朝最具可比性。兩者從建立,到滅亡,再到留給後代的影響,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要對隋朝滅亡的原因進行分析,將其與秦朝相比較,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首先,就建立而言。秦朝結束七國爭霸,隋朝結束南北分裂,兩者都經歷了分久必合的過程。兩者建立的基礎也十分相似,包括有強大的軍事能力,雄心勃勃而又富有能力的領導者,一定的經濟實力等。
就兩者滅亡的原因而言。秦始皇北伐胡人,南征嶺南,隋煬帝東征高麗,兩者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都不約而同大大地消耗了國家的經濟基礎。而一系列的國家重大工程,比如秦朝的長城,隋朝的大運河,更加令百姓苦不堪言,成為了百姓反抗暴政的導火索。
當然,以今時的歷史眼光來看,無論是秦始皇還是隋煬帝,他們可能是一個暴君,但更是一個有為的領導人和改革者。因為就其歷史影響來看,無論是長城和大運河,還是郡縣制與科舉制,都對他們身後的中國歷史程序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但是,以他們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來看,他們不可能是一個有為的領導人和改革者,但更是一個暴君。
每一個結束動亂的王朝都基本建立在戰爭上,而戰爭對一個社會的人力財力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因此歷史上很多盛世王朝建立之初,都會採取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政策。這一方面要數漢朝做得最為成功,漢朝建立之初專注內部經濟恢復發展,而減少對外戰爭,只得漢朝能在漢武帝時期厚積薄發成為一個盛世。
反觀秦朝與隋朝,王朝建立之初就大興土木,窮兵黷武,使得王朝人力財力難以為繼。
綜上所述,隋朝從鼎盛到衰落用了38年的原因,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