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是1958年由埃及與敘利亞組合而成的國家,原本還有伊拉克在內但因為局勢不穩而沒有加入,然而僅僅3年這個聯合共和國就解體了。

    1952年埃及獨立以後,埃及總統納賽爾提倡“泛阿拉伯主義”,希望排除美國、英國與法國等大國在中東的影響,並且解放巴勒斯坦。然而這個提倡只得到了敘利亞的全力支援,約旦、沙特等王室卻紛紛反對。

    隨著埃及在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被世界孤立,敘利亞也被土耳其所威脅,雙方一拍即合最終簽署條約形成聯合。

    形成的新國家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規模巨大而且資源豐富,也是當時整個中東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其首都定在開羅。然而從誕生之日開始就矛盾重重。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中大部分的上層都是埃及人,首都定在埃及的開羅。埃及甚至強行收歸敘利亞的大量企業,埃及在這個聯合體中佔據絕對的主導強勢地位,使得敘利亞非常不滿,最終不到三年就解體消失。

  • 2 # 文史磚家

    二戰結束後,全球版圖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並誕生了數個極具影響力的世界性大國,其中便包括由埃及、敘利亞、北葉門合併後成立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不過,這個聯邦制國家僅存在4年時間便解體,堪稱二戰後最“短命”的大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作為北非頭號強國,埃及不僅國力雄厚、人口眾多,而且其領導人納賽爾高舉反帝反殖的旗幟,極力主張推動阿拉伯國家的非殖民化,排除美英法等西方大國在中東、北非的影響,以及解放巴勒斯坦地區,由此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極高。因此,在埃及的領導下實現阿拉伯國家的大聯合,便成為西亞多國的共同呼聲。

    首先用實際行動響應納賽爾的,是地中海東岸國家敘利亞。原來,敘利亞自從1946年擺脫法國殖民統治而獨立後,一直奉行親近蘇聯的政策,由此引起鄰國土耳其的敵視。在美國的支援下,土耳其從1957年12月起頻頻在邊境發動進攻,令敘利亞憂心不已。在這種情況下,納賽爾向敘利亞總統庫瓦特里丟擲“橄欖枝”,建議兩國實現合併,以共同抵抗土耳其的入侵。

    經過慎重的考慮後,庫瓦特里決定接受納賽爾的建議。1958年2月1日,埃及與敘利亞正式合併,定國名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首都為開羅。埃、敘合併後不久,飽受英國軍事威脅(此時佔據南葉門)的北葉門為求得埃及的援助,也在同年3月8日宣佈加入聯邦。不過,跟敘利亞的情況不同,北葉門在聯邦內依舊保持獨立國家的地位,僅在防務方面同埃及保持一致。

    作為埃及的重要追隨者,約旦和伊拉克本來也打算加入聯邦,但因為親埃及的伊拉克國王不久被親美派軍官推翻,而美國軍隊派空軍入駐約旦,從而阻止了兩國最終入盟計劃。雖則如此,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建立後,依然成為一個地跨亞非兩大洲、面積約138萬平方公里、人口超1億的世界性大國,其實力不容小覷。

    早在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立前,納賽爾許諾將給予敘利亞同埃及平起平坐的地位,但在聯邦建立後不久他卻“食言自肥”。原來,納賽爾雖然允許敘利亞保留自治政府,但卻將埃及人安插在所有重要職位上,形同將敘利亞變為埃及的一個省。不僅如此,納賽爾還在敘利亞強制推行不切實際的國有化政策,從而嚴重傷害到各階層的經濟利益。

    更加糟糕的是,納賽爾為了完全控制敘利亞,還宣佈解散當地所有的政黨,甚至連他的盟友庫瓦特里領導的國家黨也不能倖免,幾乎斷絕敘利亞“本土派”參加政治、管理自治政府的任何可能性。與此同時,納賽爾還對敘利亞軍隊進行大清洗,並多次強迫士兵們到埃及邊遠、荒涼的地區戍守,由此激起他們的強烈牴觸。

    總之,在短短3年時間裡,納賽爾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幾乎觸犯了敘利亞各階層的切身利益,讓他們深感自己被欺騙和出賣。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親美軍官在1961年9月27日發動政變,逮捕自治政府中的所有埃及人,並推舉前總理馬蒙·庫茲巴里出任臨時總統。次日,庫茲巴里宣佈退出聯邦,並恢復國家的獨立。

    敘利亞退出聯邦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實際上已經瓦解,次年12月,北葉門撕毀跟埃及簽訂的防務協定,並宣佈退出聯邦。至此,立國僅4年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正式解體。不過,聯邦雖然解體,但埃及卻仍然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號,直到1971年9月埃及總統薩達特宣佈廢除為止。

    聯邦解體後,三個成員國各自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而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卻面臨著相似的困境。其中,埃及飽受恐怖主義的困擾,導致政局長期不穩,嚴重拖累經濟的發展;敘利亞則飽受內戰和恐怖主義的雙重威脅,國民經濟千瘡百孔,和平、重建之路遙遙無期;葉門雖然實現了統一,但如今同樣深陷內戰,其窘迫程度比敘利亞還嚴重。三國何時才能走出困局,值得持續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馬口鐵製成的罐頭最長儲存時間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