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後由司馬炎統一,與司馬炎這個剛剛及格的君主本身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完全是“順位接棒”所致,換言之,完全是司馬炎父祖給司馬炎留下的軍政遺產發功所致,司馬炎只要不失常發揮、不提前昏腐,就能順利完成這項收尾工作。更何況,連這個“尾”,司馬炎也並沒有收好,勉強徘徊在及格線上下罷了。司馬炎即位後,在南征滅吳這個事情上,只需要沿著滅蜀以後司馬昭的既定趨勢走就OK,拾掇消化好新附領土——巴蜀,繼續鞏固好襄陽與淮南兩處自曹操晚年以來就準備了半個多世紀的軍力,做好排程協調工作,便可從容南下,略定江表。王濬、王渾、杜預、胡奮、唐彬諸將,以及掛名參與的王戎、賈充,乃至被耽擱了的中線籌備者羊祜、入朝了的東線籌備者衛瓘,均系司馬懿父子提拔的霸府要員,完全是司馬炎父祖一輩兒積攢下的軍政班底,一旦司馬師兄弟中有一個稍微長壽一些,也輪不上司馬羊車去完成統一工作的收尾。再往前追溯,司馬炎所收尾的統一,是曹魏君臣與司馬懿父子霸府前後“努力”的總體結果,如果不是曹魏前期君主的相對短命、諸葛亮的連續北伐、孫權的過分長壽、司馬氏的篡代內耗,中原政權的南下一統也遠遠輪不上司馬炎來完成。如果從魏晉統治集團的一致性上來看,西晉朝廷完全就是曹魏朝廷的“改名換主”式延續,除了國名與皇室,基本上沒有經歷統治集團的洗牌(連劉宋代晉那種洗牌也沒有經歷)。作為一個坐擁中原80年(從官渡之戰起算)的統治集團,經歷了各種么蛾子後終於勉力實現大一統,所以,司馬炎所完成的一統,純屬經歷眾多么蛾子之後的順位收尾而已。若說司馬炎統一前所面臨的變數因素,無非是軻比能的後續、五胡的先聲——禿髮樹機能攪局西北而已,在應對這一干擾項時,西晉君臣的應對並不是很好,先後戰損或戰敗了胡烈、石鑑、司馬駿、牽弘、蘇愉、楊欣等西北軍區高階將官,整個西北的局面堪稱糜爛,拖沓了小十年才在文鴦與馬隆的兩波勝利下,略定西北亂局,堪稱亡羊補牢式的及格而已。質言之,我們在司馬炎滅吳前的“為政處事”上,除了司馬炎在內張華、外杜預力挺下決心伐吳以外,看不到任何“果決明斷”的明君式處置,看到的只有各種拖拖拉拉,這種拖拉固然有西晉群臣已然高度腐化的因素在,卻也說明了司馬炎本人並沒有多麼大的魄力去利用皇權重塑朝綱。這就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司馬炎之統一,只是勉強及格的順位收尾而已。關於司馬炎尬式開國feel(史上最尬、最無感的開國君主)的另一個答案:為了籠絡家族勢力、避免重蹈曹魏的覆轍,司馬炎封宗室王是否是對的選擇?當然了,子不教、父之過,司馬炎如此尬到無感,純屬其父 @清心寡慾司馬昭 管教不佳所致。【滑稽】
三國最後由司馬炎統一,與司馬炎這個剛剛及格的君主本身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完全是“順位接棒”所致,換言之,完全是司馬炎父祖給司馬炎留下的軍政遺產發功所致,司馬炎只要不失常發揮、不提前昏腐,就能順利完成這項收尾工作。更何況,連這個“尾”,司馬炎也並沒有收好,勉強徘徊在及格線上下罷了。司馬炎即位後,在南征滅吳這個事情上,只需要沿著滅蜀以後司馬昭的既定趨勢走就OK,拾掇消化好新附領土——巴蜀,繼續鞏固好襄陽與淮南兩處自曹操晚年以來就準備了半個多世紀的軍力,做好排程協調工作,便可從容南下,略定江表。王濬、王渾、杜預、胡奮、唐彬諸將,以及掛名參與的王戎、賈充,乃至被耽擱了的中線籌備者羊祜、入朝了的東線籌備者衛瓘,均系司馬懿父子提拔的霸府要員,完全是司馬炎父祖一輩兒積攢下的軍政班底,一旦司馬師兄弟中有一個稍微長壽一些,也輪不上司馬羊車去完成統一工作的收尾。再往前追溯,司馬炎所收尾的統一,是曹魏君臣與司馬懿父子霸府前後“努力”的總體結果,如果不是曹魏前期君主的相對短命、諸葛亮的連續北伐、孫權的過分長壽、司馬氏的篡代內耗,中原政權的南下一統也遠遠輪不上司馬炎來完成。如果從魏晉統治集團的一致性上來看,西晉朝廷完全就是曹魏朝廷的“改名換主”式延續,除了國名與皇室,基本上沒有經歷統治集團的洗牌(連劉宋代晉那種洗牌也沒有經歷)。作為一個坐擁中原80年(從官渡之戰起算)的統治集團,經歷了各種么蛾子後終於勉力實現大一統,所以,司馬炎所完成的一統,純屬經歷眾多么蛾子之後的順位收尾而已。若說司馬炎統一前所面臨的變數因素,無非是軻比能的後續、五胡的先聲——禿髮樹機能攪局西北而已,在應對這一干擾項時,西晉君臣的應對並不是很好,先後戰損或戰敗了胡烈、石鑑、司馬駿、牽弘、蘇愉、楊欣等西北軍區高階將官,整個西北的局面堪稱糜爛,拖沓了小十年才在文鴦與馬隆的兩波勝利下,略定西北亂局,堪稱亡羊補牢式的及格而已。質言之,我們在司馬炎滅吳前的“為政處事”上,除了司馬炎在內張華、外杜預力挺下決心伐吳以外,看不到任何“果決明斷”的明君式處置,看到的只有各種拖拖拉拉,這種拖拉固然有西晉群臣已然高度腐化的因素在,卻也說明了司馬炎本人並沒有多麼大的魄力去利用皇權重塑朝綱。這就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司馬炎之統一,只是勉強及格的順位收尾而已。關於司馬炎尬式開國feel(史上最尬、最無感的開國君主)的另一個答案:為了籠絡家族勢力、避免重蹈曹魏的覆轍,司馬炎封宗室王是否是對的選擇?當然了,子不教、父之過,司馬炎如此尬到無感,純屬其父 @清心寡慾司馬昭 管教不佳所致。【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