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09164048688

    這本書是很早以前讀的了,當時還沒看過太多格非的小說,所以印象不深。

    前陣子看到這個問題,又找來書翻了一遍,感覺很有意思。倒說不上評價,只是個人讀書的一點體會。另外,一來本人懶散,打字麻煩,二來怕被人笑話矯情,所以就不說“格非老師”而直接稱呼“格非”了。其實心裡還是很尊敬他的—— 之前看到有人在書評裡講,《人面桃花》是“金瓶梅”式的《百年孤獨》,覺得不妥,說是“紅樓夢”式倒更好一點。無論是其中的詩句、古體文書,還是格非假借小說講梅的一段,甚至包括最後四分之一部分與前文的巨大差距,都更像紅樓夢。遍觀其書,可以說,格非在創作時是有極大野心的。各式文體交融、眼花繚亂的結構、無處不在的伏筆,包括其中的詩文、引用,無不用心良苦。在句式上,也一改先鋒時期略帶翻譯腔的風格,那種典型的依靠大量意向堆積的句子不見了,變得長短交融。在閱讀這篇小說之前,對兩個地方非常感興趣:一是,格非不大擅長正面描寫,他會怎樣敘述一場革命。二是,在這部長篇裡,格非還會不會使用他引以成名的敘述空缺。結果,也算是意料之中,革命的大部分場景被略過了,其中自然也包括秀米前往日本時發生心理轉變的情節。有人說這正是敘述空缺的一種使用,同意,並且很贊同這樣的手法。因為恰恰是這樣的過渡,保持了全文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的統一。但還是覺得,格非有些取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LOL無限亂鬥模式和之前的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