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錫娜478

    以今人之思想去揣度古人的行為應當站在當時的環境之中。先秦時期盛行士為知己者死,以及捨身盡臣節的臣子道義。先軫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刻選擇了以如此激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愧疚之心,充分反應了先秦時“士”的道義。

  • 2 # 勇敢的燒火棍

    關於先軫之死,不同的時代解釋不同。先秦的人,重道義輕生死,追求生命的意義遠遠大過生命的長度。對於先軫來講,首次使用機動作戰重創秦軍,打得秦國的國策都更改了。這個意義是歷史性的。後來先軫唾罵自己的國君,雖然也是為了讓作戰勝利之後的效果持續延伸,不得已而為,但是已經嚴重違反了當時的道德底線。晉國國君雖然立刻按照先軫的意圖調整了策略,最終使得秦國徹底完敗,晉國在戰爭中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先軫自己不能原諒自己。於是採取了脫掉盔甲,衝入敵陣中血戰而死的方式,向國君致歉。並且完成了武將死於戰場,這種最為光榮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可以說先軫之死,是中國古人最為榮耀的一種生命方式。由此可見,古代華人的榮譽感,剛強和血性。

  • 3 # 尋根拜祖

    先軫脫掉甲冑,衝入夷狄軍中戰死的事,發生在“箕之戰”。當時的戰況是,晉軍已經完全控制了局面,郤缺甚至已經俘虜了夷狄的首領,戰局進入收官階段。此時,先軫卻出人意料地“免冑入狄師”,結果被狄軍亂刀砍死。

    先軫其人

    先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將領之一,是第一位被譽為戰神的將軍。他早年結交公子重耳,並追隨重耳流亡十九年。

    重耳就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他回國繼承國君之位後,先軫受到了晉文公不同尋常的禮遇。他從下軍軍佐,逐步升遷到中軍主帥,成為晉國六卿之首。此後他追隨晉文公,為晉文公的霸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其中最重要的是晉楚“城濮之戰”,先軫採用“圍曹衛,以救宋”,“聯齊秦,以絕楚”,“和曹衛,以斷楚”等政治手段,以及“疑兵”、“詐敗”、“扮虎”、“攻弱”等軍事奇謀,將強大的楚軍打得大敗而歸,楚將子玉還因此自殺身亡。

    後世對“城濮之戰”的評價極高,認為這是一場結合了多種謀略的戰爭,也是一場完美的殲滅戰,先軫戰神的名聲由此而起。晉國也因此一戰,奠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君臣“口角”

    導致先軫“免冑入狄師”的原因,也是一場戰爭,這就是同年發生的“崤之戰”。這一年晉文公去世,秦華人趁晉國國喪,出兵越過晉國,滅了晉國的屬國滑國。

    晉華人非常氣憤,在先軫的主導下,晉軍在崤地全殲秦軍,並俘虜了秦軍三位大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

    這件事驚動了晉襄公的嫡母懷嬴,懷嬴是秦穆公的女兒,她說服了晉襄公,釋放了三位俘虜。這事被先軫得知,他氣得大罵晉襄公:“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

    罵完還不解氣,衝晉襄公的方向“不顧而唾”。晉襄公被罵後,猛然醒悟,派人去追秦將,但已經來不及了。為這件事,秦襄公不但沒有計較先軫的失禮,還率先向先軫道歉。

    求死自罰

    釋俘一事,晉襄公在未和大臣商量的情況下,就輕率作出決定,是不該。但作為臣子,先軫的表現也太出格了,連“滅亡的日子不久了”,這種詛咒話都罵了,還不解氣,還衝國君吐吐沫。不說君臣關係,即便是一般的上下級,也不能如此過分。

    口角事件後,先軫冷靜下來,為自己的不敬行為深深自責。尤其是晉襄公沒有因此事,對他有任何的懲罰,甚至不滿,反而自降身份,向先軫道歉,這讓先軫無法承受了。

    於是“箕之戰”眼看就要收官之時,先軫突然對眾人說了一句:“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我一個匹夫之人,得罪了君王卻沒有任何懲罰,我怎麼能不自己懲罰自己呢!

    說完這句話,他脫掉盔甲,義無反顧地衝入敵陣......

    後世評價

    先軫的死,是晉國的一大損失,後世對他的這個行為評價非常高,認為他是一個“捨身盡臣節”的正直臣子。在先軫死後,晉華人為了紀念他,還給他修建了一座神廟。

    先軫的死,就是由他的品行和性格兩方面決定的。他本就是一個有著強烈“忠君”思想的人,追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就是一個例證。同時,他性情剛烈,唐突之下做出了越禮的行為,深深的自責,導致他必然以極端的方式自我懲罰。

    這件事發生在“禮壞樂崩”的春秋時期,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實際上,春秋時期的人,更注重俠義之氣,更有責任擔當。假如這件事發生的物件,不是晉襄公,以先軫的擔當,他也會承擔自己的魯莽,而導致的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勞累過度致腰疼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