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笑起來像個孩子

    《蘭亭序》是晉代書聖王羲之所做,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

    公元353年春,王羲之任會輯內史,三月三號,王羲之邀約好友謝安、孫淖等人,在會輯山蘭亭飲酒賦詩,微醺之際,眾人紛紛作詩吟唱,有人提議將新作詩歌編輯成一集,王羲之為詩集做序,便是《蘭亭序》。

    在寫出《蘭亭序》之前,王羲之便在書法上廣採眾長,自成一家,已經是天下聞名的書法大家,跟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作《蘭亭序》之時,王羲之微醺,趁醉酒之際,潑墨揮灑,一氣呵成,博得眾人一片喝彩聲。第二天王羲之酒醒之後,自己也歎為觀止。

    可以說,《蘭亭序》代表了王羲之書法的最高成就。

    後來,王羲之曾經臨摹自己所作《蘭亭序》,但無論如何,都達不到之前意境。

    中國古代以儒治國,親文抑武,對各類文化的代表都推崇備至,比如理學代表朱熹、儒學代表孔子等人,一直是古代文人的標杆偶像。

    在此情況下,作為書法大家的王羲之自然也是書法界的標杆。

    作為統治者的皇帝,自然會對文化標杆表達讚譽、仰慕之情。特別是唐太宗,對《蘭亭序》推崇備至,評價《蘭亭序》為盡善盡美。甚至將自己臨摹的摹本賜給近臣。

    當然,《蘭亭序》的成就完全配的上這些讚譽。

  • 2 # 笑看不言何所謂

    1、《蘭亭序》是魏晉時代審美典範,對後世書畫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王羲之書風對後世的影響,有時表現為後人對他技法的學習,有時表現為後人對他的藝術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2、歷代皇帝最看中的是對國家的統治,而《蘭亭序》可以作為一種治國措施。唐太宗李世民未政治文化統一的需要提倡南朝文化,其於書法,更是出於個人的審美,極力推崇王羲之。先是在史官編纂《晉書》時,親為王羲之作傳論。而後又於貞觀年初下詔,內府金帛徵求王羲之墨跡,並命“弘文館”(唐代專門的書法機構)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鑑別編目,又御選榻書人精工榻模,廣為流傳。為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可謂不遺餘力。

    3、宋代的蘇軾,在當時是一個士大夫領袖式的人物,同樣抓住了魏晉風度是審美本質,集成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神並使其得到進一步發展。元至清中葉的書法主流是籠罩在復古主義的思潮下的,這裡的“古”,主要是指王羲之書風,他們的書法完全是學習王羲之起的一派王書體系,以得晉人和王羲之風韻未最高宗旨。

    4、總而言之,古代帝王就是透過對文化的控制,使讀書人無盡的鑽研“古風”,從而達到治國的思想。而《蘭亭序》是古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如果沒有《蘭亭序》,古代帝王也會找一個來達到治國的目的。

  • 3 # 萬方談人生

    寫作背景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本序的內容是寫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由王羲之作東道主,請了一幫朋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集會:集會的內容第一是“修禊事也”;第二是作文賦詩。作文賦詩要結成集子,自然要寫個總序,這個總序就是由王羲之來寫的。從這篇文章的內容來看:在當時有農曆三月初三修禊禮這種習俗,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現在我老家還有三月初三鬼節的說法。可能在會上談到了一些生與死的問題,從文章的內容來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歷來所以推崇者是這篇序的書法。

    題目有些誇張

    如果說歷代皇帝對《蘭亭序》都那麼重視,那就大誇張了。據說《蘭亭序》的原件已經被李世民帶到棺材裡去了,可以說《蘭亭序》是李世民的最愛,前面的帝王如果“那麼重視”,就輪不上李世民用它來殉葬,後面的帝王想重視也沒東西給他重視了。

    《蘭亭集序》內容如下內容概講

    這篇文章的首段寫了時間地點事由,和周圍的環境。第二段寫了天氣等等。後面兩段抒發作者自己對人生的一些看法(特別是死生問題), 感懷流年易逝,這也是古人集會扯不完的話題。比如李白的《春夜宴桃花園序》也有大致的感嘆。就連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也在感嘆:“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作者簡介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後南遷到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今浙江省嵊州市)。

    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王羲之書法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菜鳥為什麼是實體303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