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森林小草
-
2 # 藍天802532
那是因為, 當年漢獻帝領群臣逃到洛陽被曹操接著。由於連年戰亂,田地荒蕪,大臣們都面露飢色,可內中有個叫董昭的人卻面色紅潤、肌膚飽滿。於是曹操就覺得很奇怪,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說是常年吞食自己的口水導致的。所以,自那以後曹操也學會了這個方法,並十分珍惜自己的口水。所以,連自己的“刷碗水”也要喝掉。
-
3 # 飛天ZY漫雪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東漢末,他於鎮壓黃巾起義中起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於許都,以獻帝名義發號施令,他削平呂布勢力,大敗袁氏兄弟,統一了中國北部。至於說他喝刷碗水,曹操向來主張節儉,就連臨終遺言,都要求家人和部下要以國家為重。節儉治喪,殮以時服,不準用金銀元寶陪葬,簡單葬於西崗上,葬儀期間各地將士不得離開駐地,早晚各哭十五聲,其餘時間不用哭。喝刷碗水,其實很多人飯後都有這種習慣,不是曹操才有,很多人貪方便,吃完飯後,隨便把茶倒在飯碗裡就喝。且民間有一種說法,衣食在碗中,能吃的都要吃完,不要留下一點一滴。以前在公司做事,和工友吃飯,很多人吃完飯,直接把茶倒到碗裡,也是把粘在碗裡的飯菜一起喝掉,也許曹操也懂民間這種道理。喝刷碗水,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
4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謝邀。喝刷碗水並不是稀奇的事,過去,常出門在外的人,或在部隊服役或在機關、工廠、學校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有這個習慣。這裡你要首先弄明白所謂的刷碗水並不是什麼髒水,而是吃完飯後順便往碗裡倒上半碗白開水一涮,然後喝掉。這樣,碗裡的油水或湯渣既不浪費又解決了長期在外生活身體缺油水和鹽味的需要(過去在外闖蕩生活是很艱苦的)。不瞞諸位,我就有這個習慣,我見過的人大部分有這個愛好,而且當覺得很好。曹操帶兵打仗,常年奔波在外,有這個習慣一點也不奇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體會,覺得好笑,回家問問你的老人家,過去是不是也有這種習慣。
-
5 # 大飛熊騎士
曹操雖然一身都很簡樸,不過喝掉“刷碗水”這種事,如果是真的,那也是情理之中。這個“情理之中”就是曹操在長期的軍事生活裡養成的,不妨梳理一下曹操起兵到官渡之戰後,這段時間對曹操“珍惜糧食”的習慣,影響更是明顯。
(攻入兗州的黃巾軍是曹操軍的“第一桶金”,潁川的黃巾軍卻給曹操帶來“屯田制”的農具和人口)
曹操出身宦官之家,就算沒有山珍海味,錦衣玉食應該也不會少的,後來曹操又入了仕途,忍凍受餓那也不可能。不過,起兵後的曹操就不得不考慮糧食的問題了,不但曹操要考慮,所有的軍閥都要考慮。但是,起兵之初的曹操因為兵馬較少,糧食的需求自然還沒有那麼迫切,直到曹操得到“第一桶金”。那就是曹操應鮑信之邀,攻打在兗州搶劫的青州黃巾軍,本來曹操的兵力不足的,還都是新兵居多,初戰不利。不過,隨後這支擁有三十萬軍隊,百萬男女人口的黃巾軍,因為糧食不足,投降了曹操,於是曹操便擁有了根據地和青州兵,聲威大震,《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略》。
不過,隨後就遇到糧食問題,特別是隔年,曹操後呂布對峙在濮陽,因為蝗蟲四起,兩邊糧食吃盡而退兵。但是,曹操因為兗州背叛,只剩下三城,糧食告盡,供應卻不足,差點就投靠了袁紹。當時,袁紹派人來和曹操連合,讓曹操舉家遷入鄴城,曹操心動了。好險,幸虧程昱知道後,勸阻了曹操。就在這年秋天,因為災害,糧食一斛漲到了五十萬餘錢,人皆相食的地步。《三國志,武帝紀》。曹操很無奈,只好把新招募的官吏和士兵遣散了,所以,曹操能不珍惜糧食嗎?筆者猶自記得,90年代還有長輩,吃飯的最後一道程式,就是把殘羹米粒,用開水洗了吃了。
(屯田制解決了亂世中,糧食的問題)
再者,曹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家,當時曹魏陣營中,糧食匱乏,曹操都養不起新的官兵了。那麼,以曹操節儉的個性,再加上糧食匱乏的局面,更是會以身作則,養成珍惜糧食的慣。所以,這也是一種情理之中的事。也正是,這一時期的糧食問題嚴重,差點毀掉了剛剛事業氣色的曹操,因此在不久後的196年,曹操聽從棗祗的建議,把從黃巾軍繳獲的農具,人口利用起來,實行著名的“屯田制”。就在當年,在許昌實行這個制度的效果很好,獲得糧食百萬斛《三國志》注引《魏書》。
另外,幸好程昱當時的勸阻,否則被糧食問題逼急的曹操就舉家入鄴了,那日後的魏武帝還能否成為魏武帝就難說了。
回覆列表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這個問題也值得一問?快兩幹年前的生活水平是怎樣?肯定是食不裹腹,不能浪費食物。說句題外話,現在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也會把掉在桌上的飯粒夾起放進嘴裡,不願糟蹋糧食。毛主席在三年災害期間,很少吃肉,掉在地上的饅頭也撿起來吃,這不比曹操的品質高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