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淘沙
-
2 # 我來讀歷史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個大家熟知的成語和典故,說的是韓信和劉邦率領漢軍暗中繞道奔襲陳倉(今陝西寶雞),奪取關中之地的戰爭故事。後來成語的意思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暗度陳倉是存在的,明修棧道則是不存在的,最早的記錄見於元代戲曲,是元代雜曲家杜撰、虛構的。
暗度陳倉
秦朝滅亡後,項羽主持分封各路諸侯,劉邦被分到巴蜀、漢中之地。項羽為了提防劉邦,還把投降的項羽的三位秦朝將領封在關中三秦之地,用來監視劉邦,防止劉邦北上。其中章邯被封為雍王,離劉邦最近,司馬欣被封為塞王,董翳被封為翟王。當時劉邦和手下將領都非常失望,因為項羽背棄了楚懷王定下的“先入關中者王之”約定,但是由於實力不濟,所以只好暫且隱忍,到了巴蜀、漢中,在到漢中的時候。為了迷惑、安定項羽的戒備之心,張良建議劉邦燒燬所過棧道(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這就是明燒棧道的由來。
漢初三傑
至於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按照後世的說法,具體經過是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痺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最終平定三秦,重新佔據關中之地。
劉邦、章邯分封形勢圖
對應正史中的記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則是在漢二年(公元205年)八月份劉邦從故道縣(今陝西鳳縣)出漢中,在陳倉(今陝西寶雞)和章邯交戰,擊敗章邯最終平定關中之地。然而翻閱各種史料,都沒有發現關於明修棧道的記載。《史記·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史記·淮陰侯列傳》: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資治通鑑》:八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
劉邦定三秦的行軍路線圖(手繪見諒)
梳理相關史料記載,應該很容易得出劉邦的行軍路線,從漢中出來,走故道縣(今陝西鳳縣),然後到陳倉(今陝西寶雞)和章邯遭遇,擊敗章邯,平定雍地。進而繼續向東,全面平定關中,這應該是歷史上真實的情況。至於所謂的派樊噲去修棧道,最早的記載見於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由此可以看出,明修棧道應該是元代戲曲家為了藝術效果,而進行的再創造和杜撰。
劉邦項羽
根據當時的情形,項羽分封完諸侯之後,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已經燒燬了來時的棧道,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防止諸侯兵進入,二是告訴項羽我沒有和你爭霸的意思。表示劉邦願意老老實實待在巴蜀、漢中之地。明燒棧道已經迷惑了項羽了,所以劉邦暗度陳倉只是韓信的奇謀,出其不意,章邯沒有想到、項羽也不會想到。大可不必再多此一舉派樊噲去重修棧道迷惑章邯等人,至於後世的杜撰、虛構,不過是為了更加突出韓信智謀的神奇!
石門棧道
所以小編認為明修棧道是不存在的,張良建議明燒棧道迷惑項羽,韓信奇謀暗度陳倉,打了章邯一個措手不及,最終還定三秦之地才是歷史的真相。但是無論如何,正是關中之地使劉邦在後來的楚漢之爭中有了堅固、穩定、富裕的大後方,最終奪取天下。而暗度陳倉又是奪取關中之地的關鍵之戰,所以後人喜歡加以演繹,使之更加精彩、更加深入人心,也無可厚非。
古棧道
回覆列表
為啥有人說根本沒有記載,因為在《史記》中,確實沒有關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
關於西漢的正史有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三本史書中以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最為準確,因為司馬遷不但是西漢的史官,而且《史記》成書的年代距離漢出也最近,真實度更高。所以說史記中都沒有記載的東西,正史中自然沒有。
那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怎麼來的?
根據歷史資料可知,這個典故最早出於宋代,是當時的文人為了神話韓信,自己改編的小說。是根據正史中,劉邦率軍出陳倉道奪取關中演化而來。很像現在的歷史架空劇,比如《長安十二時辰》、《延禧攻略》,人物角色歷史中都有,但是情節已經被改的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