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水空流

    可以說,唐高宗李治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滅倭之戰,那麼李治白江口(也就是南韓今天所說的錦江)之戰的前因後果是如和發生的呢?我就給大家仔細說說。應該說,在新舊唐書就此事的記載都是一筆代過。畢竟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國面對一群侏儒。滿嘴一麻袋的國家實在是沒有興趣。因此記載比較模糊。

  • 2 # 釣魚倌

    白江口之戰時日本還不稱日本,叫倭國。

    此戰之後近千年的日本,未敢再對中國叫板!

    北韓半島當時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相互打打殺殺、征戰不休的局面,但卻都是中國的附屬國。高句麗和百濟聯合進攻新羅,新羅向大哥唐朝求援,唐朝出兵一舉滅了百濟國,百濟的殘餘於是狗急跳牆,向倭國求援,倭國以為百濟復國為藉口出兵北韓半島,想借此機會侵略中國。

    倭國為了一舉拿下唐軍,出動了近5萬人和一千餘艘戰船,幾乎是傾巢而出。而救援新羅的唐軍和新羅組成的聯軍只有1萬3千人和不到兩百艘戰船,實力懸殊,唐軍處於絕對的劣勢。

    雙方在白江口遭遇後,唐軍船隊佈陣巧妙、將領指揮有方、士兵作戰如狼似虎,結果四戰四捷、水陸全勝,倭國水軍全軍覆沒、戰船全部被焚燬。此戰乃世界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罕見之經典。

    此戰倭國因死傷太過慘重而舉國震動引發內亂,天武天皇透過政變上臺,派遣大量遣唐使到大唐潛心學習先進的政治、軍事及造船術,唐文化由此在日本開啟及盛行。

    此戰之後,倭國改國號為日本。

  • 3 # 雲海一駒

    唐日白江口之戰,明顯看出唐朝的軍事裝備過硬,指揮員謀略(及軍事思想)先進,最關鍵的是高層戰鬥意志堅定,所以才有以少勝多,無往而不勝!歷史過程不贅述,可查百度。

  • 4 # 平田君Bellatores

    簡而言之,白江口之戰時中日兩國的軍事實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唐朝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與消滅薩珊帝國、重創拜占庭帝國的阿拉伯帝國相當),而日本的軍事實力僅是亞洲三流水平。無論是軍隊規模還是軍隊戰力,唐朝時的中國都遠強於日本。

    在分析雙方軍事實力之前,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白江口之戰的情況:白江口之戰發生於公元663年,以唐朝-新羅聯軍擊敗日本-百濟聯軍告終。從戰役程序來看,這是一場唐朝-新羅聯軍以少勝多的戰鬥,唐朝水軍發揮船高艦堅和作戰經驗豐富的優勢,成功挫敗了4萬餘人的日本水軍。據《新唐書》記載,唐軍“四戰皆克,焚四百船,海水為丹”,日軍在此戰中損失了400餘艘船隻和1萬餘人。戰後百濟徹底滅亡,日本也失去了對北韓半島的政治影響力、停止了向北韓擴張的程序,並在此後近1000年內都不敢再度入侵大陸。白江口之戰的勝利也鞏固了唐朝的東亞霸主地位。

    663年時,唐朝正處在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的統治下。在唐高宗的父親唐太宗統治時代,唐朝就已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629年消滅東突厥;640年攻克高昌、設立安西都護府,恢復了中原王朝對西域的控制;647年設立的安北都護府則進一步鞏固了唐朝對西域的統治。唐高宗則在父親的基礎上繼往開來、開疆拓土,在他統治時期唐朝國力也達到鼎盛,疆域近1200萬平方公里、人口在3000萬以上。在與日本作戰之前,唐朝已經於657年消滅了西突厥、於660年消滅了百濟、於668年消滅高句麗,在對外戰爭方面保持著優異表現。在唐高宗時期,唐朝軍隊也在戰火洗禮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培養出了具有強大戰鬥力的數十萬精銳之師,騎兵、步兵和水軍都居於亞洲的領先水平;另外,這一時期的唐朝也是名將輩出,李勣、蘇定方、程知節、裴行儉、薛仁貴、劉仁軌等人都堪稱將才、絕非等閒之輩。總而言之,此時的唐王朝正值鼎盛時期,在國力和軍力上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其資源儲備、戰略縱深和國際影響力都可謂獨步東亞。

    唐太宗時期的疆域

    唐代武士復原圖

    669年時唐朝的最大疆域圖

    相較而言,此時的日本在國力和軍力方面可謂全面落後。663年的日本正處於飛鳥時代。雖然在大化改新建立律令制後,日本的國力有所增強,但此時大和政權尚未統治日本全境,本州島東北部和北海道島仍為蝦夷人控制,在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上都遠遜於唐朝。軍隊方面,日本不僅缺少騎兵力量,其步兵的裝備水平和作戰經驗也較為缺乏,蝦夷、隼人、新羅等對手也顯然不能與唐朝的對手——突厥、吐谷渾、高昌等相提並論。另外,日本水軍不僅船型較小、防護較差,其水戰經驗也十分缺乏,在面對唐軍時只顧一味冒進豬突、全無章法。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日軍為準備這次戰爭可謂傾巢而出、動用了國內幾乎所有的精銳力量,在以多擊少的情況下仍然由於單兵素質和戰鬥經驗的缺乏而遭到慘敗。從戰後日本全盤學習唐朝制度文化的表現來看,白江口之戰可以說是徹底將它打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蒼山大蒜種植方法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