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哥回答;火炮根據口徑不同炮彈裝彈模式也有所不同,有定裝的,有分裝的,定裝彈藥的概念就是發射藥筒和彈頭是連在一起的,就像子彈一樣。分裝彈藥是發射藥筒和彈頭是分開的,先裝彈頭後裝發射藥筒。只所以分開裝就一個原因,重量,炮彈太重人搬不動只能是分開裝了。例如,155毫米口的炮彈通常的重量都在43公斤以上,如果是底排增程炮彈重量達到50多公斤以上,這麼重的東西靠人工裝彈顯然是太費勁了。
要解釋模組化發射藥是怎麼回事,就必須要弄明白火炮是怎樣實現打擊不同的射程的。我們知道火炮的射程有最大射程,這是火炮能打到最遠的距離,還有一個最小射程,這是火炮能打到的最小距離。火炮的射程跨度越大,表示對不同距離的目標打擊覆蓋範圍越大,效果就越好,例如,能夠覆蓋距離10公里~40公里的距離,只要在這個距離內的目標都能打擊。定裝彈藥火炮透過調整火炮炮管的高度實現打擊距離,這是因為定裝炮彈不能調節裝藥,只能靠炮管的仰俯角度來實現對打擊距離的控制。這樣一來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射擊距離不斷的調整火炮炮管的角度,這無疑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事情。於是炮管不需要調整,只通過增減發射藥來實現射程就被提上日程,但這種方法只能是分裝彈藥才能實現,於是分裝炮彈都具備這個能力,減少了每次需要調節炮管角度的問題。模組化發射藥的誕生;自行火炮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炮塔內的空間,自行火炮屬於自身攜帶炮彈,伴隨坦克等作戰兵器機動開進,實時對目標提供火力打擊任務,掩護坦克、步兵戰車輛對敵發動叢集突擊作戰。自行火炮需要隨時快速對目標發起火力覆蓋,這樣一來自行火炮的攜帶彈藥數量就要有保障才行。雖然155毫米自行火炮透過分裝形式解決了炮彈過重的問題,但155毫米火箭的發射藥筒長度也是一個問題,而且自行火炮發射完後發射藥筒是需要退出來的,這無疑是會佔用炮塔內的空間。人工裝彈的可以利用戰鬥間隙把炮彈殼扔出車體外,自動裝彈的如何處理?另外早期的155毫米火炮也採用了增減發射藥的方式,但通常是藥包,發射藥筒依然是保留的。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模組化的發射藥應運而生。⬇️雙模組(不等式)發射藥
⬇️模組化的發射藥包(全等式,單元模組)
模組化發射藥的效能特點;模組化的發射藥包取消了使用發射藥筒,這是一個具革命性的成果,既解決了佔用炮塔內空間的問題,也有利於很據不同的模組化發射藥組合實現不同的射程要求,同時彈藥的攜帶佈置也更加方便,裝彈也變得輕鬆。目前155毫米火炮裝藥形式分為藥包式裝藥、藥筒式裝藥和模組化裝藥3種形式。藥包式裝藥和藥筒式裝藥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戰場環境下的快速自動裝填的要求,模組化裝藥是155毫米這樣的大口徑火炮的發射藥技術的前沿發展方向。模組化裝藥需要解決發射藥模組的硬度要求,要能夠便於自動裝彈機的使用,簡單的說就是要有一定的剛性,不能容易破散。而且組合時儘量減少藥柱之間的縫隙,實驗表明,模組化裝藥縫隙能夠大大損失火藥氣體壓力,使膛壓變低,和定裝炮彈比,分裝彈藥的膛壓不如定裝彈藥好。模組化的發射藥分為單元模組,也叫全等式,雙元模組,也叫不等式。啥意思呢?單元模組就是隻有一種效能的模組,屬於最先進的存在形式,透過組合實現全部射程要求,不用選擇使用誰和誰組合,直接隨便組合就行了,目前只有新興大國具備這個技術。雙元模組也就是兩種不同效能的單元,需要根據表格選擇組合的方法,缺點是增加工作量,自動裝彈的情況下對於機械設計複雜,彈藥的儲備選擇也是一個負擔,使用不方便,特別是夜間使用時需要仔細看看,說白了雙元模組只是解決了發射藥筒的問題,並不能隨便組合,需要根據兩個不同的效能模組有計劃的組合,目前美國以及西方所有國家都是這個模式。
模組化裝藥的意義;模組化裝藥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需抽殼,拋殼,減少了火炮的機械動作,節省了炮塔內寶貴的空間。對於自動裝彈機也方便實現自動輸彈上膛,提高了射速,也有利於快速反應作戰。方便了攜帶和存放,不需要放置金屬彈殼的各種支架固定裝置,可以採用箱式存放,後勤保障更加方便,人員倒運也輕鬆的多。模組化裝藥的實現使155毫米這樣的大口徑火炮的作戰效能有了本質的提高,特別是減少了彈藥筒的使用,除了節省空間,也節省了寶貴的銅資源,減少了對於發射藥筒的製造程式,使整個炮彈的成本大為降低,這個意義要遠大於它的實際使用。而單模組,全等式式裝藥更是優勢明顯,生產、運輸保障、使用實現了一個模組包打天下的能力,由此可見,模組化裝藥的出現對於155毫米這樣的大口徑自行火炮作戰能力的全面解放是革命性的,意義重大。
兔哥回答;火炮根據口徑不同炮彈裝彈模式也有所不同,有定裝的,有分裝的,定裝彈藥的概念就是發射藥筒和彈頭是連在一起的,就像子彈一樣。分裝彈藥是發射藥筒和彈頭是分開的,先裝彈頭後裝發射藥筒。只所以分開裝就一個原因,重量,炮彈太重人搬不動只能是分開裝了。例如,155毫米口的炮彈通常的重量都在43公斤以上,如果是底排增程炮彈重量達到50多公斤以上,這麼重的東西靠人工裝彈顯然是太費勁了。
要解釋模組化發射藥是怎麼回事,就必須要弄明白火炮是怎樣實現打擊不同的射程的。我們知道火炮的射程有最大射程,這是火炮能打到最遠的距離,還有一個最小射程,這是火炮能打到的最小距離。火炮的射程跨度越大,表示對不同距離的目標打擊覆蓋範圍越大,效果就越好,例如,能夠覆蓋距離10公里~40公里的距離,只要在這個距離內的目標都能打擊。定裝彈藥火炮透過調整火炮炮管的高度實現打擊距離,這是因為定裝炮彈不能調節裝藥,只能靠炮管的仰俯角度來實現對打擊距離的控制。這樣一來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射擊距離不斷的調整火炮炮管的角度,這無疑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事情。於是炮管不需要調整,只通過增減發射藥來實現射程就被提上日程,但這種方法只能是分裝彈藥才能實現,於是分裝炮彈都具備這個能力,減少了每次需要調節炮管角度的問題。模組化發射藥的誕生;自行火炮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炮塔內的空間,自行火炮屬於自身攜帶炮彈,伴隨坦克等作戰兵器機動開進,實時對目標提供火力打擊任務,掩護坦克、步兵戰車輛對敵發動叢集突擊作戰。自行火炮需要隨時快速對目標發起火力覆蓋,這樣一來自行火炮的攜帶彈藥數量就要有保障才行。雖然155毫米自行火炮透過分裝形式解決了炮彈過重的問題,但155毫米火箭的發射藥筒長度也是一個問題,而且自行火炮發射完後發射藥筒是需要退出來的,這無疑是會佔用炮塔內的空間。人工裝彈的可以利用戰鬥間隙把炮彈殼扔出車體外,自動裝彈的如何處理?另外早期的155毫米火炮也採用了增減發射藥的方式,但通常是藥包,發射藥筒依然是保留的。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模組化的發射藥應運而生。⬇️雙模組(不等式)發射藥
⬇️模組化的發射藥包(全等式,單元模組)
模組化發射藥的效能特點;模組化的發射藥包取消了使用發射藥筒,這是一個具革命性的成果,既解決了佔用炮塔內空間的問題,也有利於很據不同的模組化發射藥組合實現不同的射程要求,同時彈藥的攜帶佈置也更加方便,裝彈也變得輕鬆。目前155毫米火炮裝藥形式分為藥包式裝藥、藥筒式裝藥和模組化裝藥3種形式。藥包式裝藥和藥筒式裝藥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戰場環境下的快速自動裝填的要求,模組化裝藥是155毫米這樣的大口徑火炮的發射藥技術的前沿發展方向。模組化裝藥需要解決發射藥模組的硬度要求,要能夠便於自動裝彈機的使用,簡單的說就是要有一定的剛性,不能容易破散。而且組合時儘量減少藥柱之間的縫隙,實驗表明,模組化裝藥縫隙能夠大大損失火藥氣體壓力,使膛壓變低,和定裝炮彈比,分裝彈藥的膛壓不如定裝彈藥好。模組化的發射藥分為單元模組,也叫全等式,雙元模組,也叫不等式。啥意思呢?單元模組就是隻有一種效能的模組,屬於最先進的存在形式,透過組合實現全部射程要求,不用選擇使用誰和誰組合,直接隨便組合就行了,目前只有新興大國具備這個技術。雙元模組也就是兩種不同效能的單元,需要根據表格選擇組合的方法,缺點是增加工作量,自動裝彈的情況下對於機械設計複雜,彈藥的儲備選擇也是一個負擔,使用不方便,特別是夜間使用時需要仔細看看,說白了雙元模組只是解決了發射藥筒的問題,並不能隨便組合,需要根據兩個不同的效能模組有計劃的組合,目前美國以及西方所有國家都是這個模式。
模組化裝藥的意義;模組化裝藥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需抽殼,拋殼,減少了火炮的機械動作,節省了炮塔內寶貴的空間。對於自動裝彈機也方便實現自動輸彈上膛,提高了射速,也有利於快速反應作戰。方便了攜帶和存放,不需要放置金屬彈殼的各種支架固定裝置,可以採用箱式存放,後勤保障更加方便,人員倒運也輕鬆的多。模組化裝藥的實現使155毫米這樣的大口徑火炮的作戰效能有了本質的提高,特別是減少了彈藥筒的使用,除了節省空間,也節省了寶貴的銅資源,減少了對於發射藥筒的製造程式,使整個炮彈的成本大為降低,這個意義要遠大於它的實際使用。而單模組,全等式式裝藥更是優勢明顯,生產、運輸保障、使用實現了一個模組包打天下的能力,由此可見,模組化裝藥的出現對於155毫米這樣的大口徑自行火炮作戰能力的全面解放是革命性的,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