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間摻和
-
2 # 吳抒文
這個問題如果停留在交易的年代,為了解決困境賣掉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不過在全球化越來越快,海洋運輸越來越發達,氣候越來越暖的今天這個格局變化值得關注。
1.從北令海峽穿越北冰洋到美國西海岸和歐洲的海洋航線政治格局比穿越馬六甲和波斯灣,地中海到達西歐和北歐要方便。同樣比穿過太平洋和巴拿馬運河到美國西海岸要快和簡單太多。
2.在北太平洋東部美國如果沒有阿拉斯加作為後盾,那勢必戰線和佈防加長還沒辦法自己補給。在北冰洋東部都是西方勢力控制不了的俄羅斯,北北韓和中國。
3.一旦北冰洋物流開始在美國就沒辦法自由出入北令海峽。完全被趕出了國際競爭的大物流。
所以,美國提前近一個半世紀佈局北太平洋和阿拉斯加是具有前瞻和戰略意義的重要舉措。
-
3 # 連環畫之家
1784年,俄羅斯人開始在阿拉斯加定居,設立了貿易站和東正教教堂,大部分位於沿海地區。到了19世紀60年代,由於克里米亞戰爭輸給了英國,又擔心英國將來會在任何衝突中奪取阿拉斯加,沙皇決定達成協議。紐約史坦頓島學院的歷史學家蘇珊·史密斯·彼得說,當時皮毛貿易繁榮的核心海獺幾乎被消滅了,俄羅斯人還擔心,如果在1896年開始的克朗代克淘金熱中發現黃金,美華人可能會佔領該地區。她說:“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這筆交易很有意義。”
該交易的定價為720萬美元,摺合成現在的價格約為1.25億美元,由俄羅斯駐美國部長愛德華德斯托克和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談判簽署。大多數人認為這對兩國都有利,但一些批評家嘲笑它為“西沃德的愚蠢”或“西沃德的冰箱”,甚至現在,學者們都在爭論這是否是一筆交易。
當年購買阿拉斯加的720萬美元支票
綜上所述,俄方考慮出售的出發點為:
1. 克里米亞戰爭剛剛輸給了英國, 怕英國再奪阿拉斯加;
2. 皮毛貿易繁榮的核心海獺幾乎被消滅了, 阿拉斯加沒有了經濟價值;
3. 如果當地發現黃金,怕美國佔領該地區。
雖然如果俄羅斯今天擁有阿拉斯加,世界的地緣政治形勢就會有所不同。但是站在當年的角度,沙俄政府的決定也絕非愚蠢。這從美國很多人都不認可該交易,嘲笑它為“西沃德的愚蠢”或“西沃德的冰箱”,可見一斑。
阿拉斯加風光
回覆列表
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俄國算是賺了,因為阿拉斯加地區極為寒冷,再加上除了皮毛等少數商品,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就連人口也很少,而且又位於美洲,再加上當時俄國國內矛盾重重,所以賣掉能夠獲得一定利益,繼而解決國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