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嶺微雪

    孤獨與無助和年齡有關,與個性有關,還與環境有關。

    小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很多朋友,大家都很天真很純,一起玩,一起學習,不會有雜七雜八的東西。但是長大了以後卻不得不面對更多社會的問題,有些熱心的幫助可能不是出於好心而更多是為了利益,很難再找到以前那樣無話不談的摯友。很多問題需要自己面對,不會再有多少他人的幫助,只有去孤單地自己解決。

    其實不管在哪裡,走向社會以後都是要獨立生活的,只是遠離家鄉的人體會更深罷了。回想一下自己很小的時候,哪裡知道什麼叫孤單?少年不識愁滋味。不過,只要自己生活充實,多做一些有意義和自己喜歡的事,多結交一些值得結交的朋友,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我們永遠不會孤單。 孤單 人的一生就是逃離孤單的過程,但孤單不是寂寞,只是一種由外界所形成的感慨,不源自於內心,因為孤單不是寂寞。他是一種對立,是一種對於喧囂的厭惡,是一種不含感情的字眼,因為沒有其他的注意力值得分散,所以我們會覺得孤單。

    孤獨的另外一種形式是寂寞。這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揮之不去,叫之也不會來,卻在你思想毫無遮攔的時候悄然而至,侵襲著你的心靈,躲之不及,無法迴避,來了,就絲絲屢屢佔據著你的心靈,必須用了全心去應對。寂寞就是一種毒,一無解藥的毒寂寞是個人的內部感受,無法由人的外在表現加以判斷。 孤單,是一個人的孤單。寂寞,是一群人的寂寞。如果是孤單,比較好辦,實在不行就找別人,那樣就能擺脫孤單。但是寂寞就麻煩了,在一群人裡仍然感到內心的空虛?那麼換個方法吧。比如多看書,多聽音樂,多去山曬曬太陽。可別笑,這些都是有幫助的。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只不過大多時候我們不去想,或沒法去想。如果你覺得怎麼做都沒效果,那不妨多去看看大自然,成為自然的友人。與天地為伴也就不怎麼孤單了。

  • 2 # 心靈守護者李建軍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很多人都遇到過,但每個人的解決方法都會不同。

    比方說我的話,我在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喜歡讀讀書,寫寫東西,或者點燃一根菸,就那樣靜靜的坐在那裡,享受這一刻的孤獨和寂寞。

    另外,有時候也可以約上一些朋友去戶外走走,爬爬山,跑跑步。這樣既可以鍛鍊一下身體,又可以緩解壓力,既可以排除心理的孤獨和無助,又可以欣賞到美景呼吸到新鮮空氣。

    當你攀登到山頂的時候,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你的心胸會豁然開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你可以試試哦。我不太喜歡以酒來解決孤獨和無助。以酒消愁愁更愁,只會讓自己更寂寞,內心更空虛。

    你也可以找朋友同學,聊聊天,跟他們傾訴一下,倒倒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感。也可以跑到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發洩一下。只要心裡那種感覺出來了,就不會壓抑了。

  • 3 # 清溪輕語

    鮑爾萊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原來,成熟意味著你能接受孤獨,能接受自己沒有那麼重要。

    寧遠說:“孤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人在孤獨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原來,正是孤獨,讓我們區別於甚至高於他人。

    周國平說: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

    原來,孤獨是為了讓我們靜下來思考,讓我們擁有一個自足自喜的內心世界。

    蔣勳說:“當我們懼怕孤獨而被孤獨驅使著去消滅孤獨時,是最孤獨的時候。”

    原來,孤獨並無可懼,它不必被消滅,它只需被消化。

    文化史上,多少偉大的作品都來自於孤獨。

    一個人的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的孤獨。

    當然,最可怕的其實還是兩個人的孤獨。

    既然,人生而孤獨。

    就不必逃避它,也不必努力地去讓自己偽合群了。

    我們可以在孤獨中學會讀書,學會欣賞,學會養花,學會淘寶……

    也可以獨自去看一場電影,獨自通宵追劇,獨自請假去旅行……

    我們可以學習梁朝偉,自己買張票去中央公園看雪景,沒事的時候在片場放放煙花。

    也可以學習楊絳:“世界是自己的,和別人毫不相關。”

    還可以學習莊子,和自己乃至萬物對話,在孤獨中感悟身心的逍遙。

    曾經用八十三元獨自走完川藏路的張小硯說:“後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夜晚踟躕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洋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

    我第一次在她的微博上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真覺高山流水,心潮澎湃。

    那麼,好吧!

    趁月未圓、花未開、茶未涼、夜未央……

    孤獨,請輕敲我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朝為何稱柔然為蠕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