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貓宿舍
-
2 # 手機使用者6419287568
伊賀當然是德川的鐵桿死忠服部半藏,甲賀就是戰國無雙二中的一個大眾臉護衛武將——猿飛佐助,同時也是真田十勇士之一。
-
3 # 哦哦無痛vvv
忍者這個稱謂正式使用是在日本江戶時代,但忍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加久遠的年代。據說在日本首次派遣“忍者”完成任務的是聖德太子。在當時,忍者普遍被稱為“忍”(shinobi),同時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對忍者也有其特有的稱謂:如飛鳥時代稱為“志能便(shinobi)”,奈良時代稱為“斥候”,戰國時代叫法很多,其中流傳最廣是“亂波”,由武田信玄命名,而江戶時代使用的就是和今天一樣的“忍者”。 江戶時代是忍者這一名稱正式確立的時期,同時也是日本在德川家族統治下和平時期的開始,這導致忍者失去了活動的舞臺,作用越來越小,終至於淡出人們的視野。關於忍者活動的最後記載,是1637年的“島原之亂”,忍者作為幕府的部下參與了這場戰鬥。
伊賀(現三重縣西北部)與甲賀(現滋賀縣南部)是日本忍術二大發源地。平安末期、源平爭霸時代,直至鎌倉初期,也就是7世紀末到12世紀初這段期間,伊賀僅有一家上忍:服部。伊賀流忍術,在當時是天下一流的。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服部家另外設立了“分店”,正是藤林、百地兩家。這是伊賀三大上忍的由來。 服部氏祖先原本是日本古代(6世紀中旬)豪族之一秦氏的後裔,而秦氏則是自中國吳國渡海過來的移民。秦氏不但傳授紡織技術給日本人,更在日本各地展開“新樂”公演,令日本人大開眼界。所謂“新樂”,是3世紀末到4世紀初,在中國非常發達的一種大眾藝能,內容包含歌舞、雜技、力技、魔術、偶人劇、口技,以及訓練犬、猴子、鳥等小動物表演節目的大眾娛樂。據說是融合西藏藝能與中國藝能的新型技藝。秦氏集團當時主要在中國南部都市與寺廟巡迴演出,日後組織逐漸膨脹,分散到中國各地。其中之二、三個樂團,為了尋求新天地,渡海到日本來。日本和服的傳統稱呼是“吳服”,語源正是取自秦氏出身的吳國。 服部氏是秦氏集團分組之一。至於何時移居伊賀?年代不大清楚。服部氏一族如何將“新樂”技能鑽研演繹成兵法忍術?也沒有詳細史料可追本究源。總之,服部一族於15世紀上旬離開老家,歸依三河大名松平清康(德川家康祖父),世代成為松平家家臣。服部一族中最有名的後裔是德川家康護衛武將之一,服部半藏正成(Hattori hanzou masanari,1542-1596)。 而服部一族為什麼又是德川家的世代貼身保鏢呢?再看下文便很清楚了。 本文之正題開始: 開始1582年6月2日,織田信長在京都本能寺遭遇家臣明智光秀叛亂,寡不敵眾,自戕身亡。這時,德川家康正在大阪府遊山玩水,當天還打算回京都與信長共聚一堂。途中抵達飯盛山時,接到信長斃命的速報。當時41歲的德川家康立即說要切腹殉死,後經家臣勸阻,沉思許久,才轉念為“應該舉兵為信長復仇”。然而此刻身邊護衛僅有80人左右,真要打起來,不要說是復仇了,就連自身性命也很難保。 家康與眾家臣們商討後,得出一條逃脫之路:便是從飯盛山一直線翻山越嶺到伊勢灣白子港,再搭船到愛知縣高濱港,逃回本國。從飯盛山到白子港之間,總計96公里,途中必須經過伊賀,因此在場的服部半藏正成,利用老家力量,召集了200名伊賀忍者與100名甲賀忍者,一路護衛家康逃脫叛亂現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翻越伊賀事件”。換句話說,這時若是沒有伊賀、甲賀眾忍者的助臂,日後也就不會出現德川幕府了。 此時,伊賀眾忍者會不顧性命保衛家康,也是有理由的。如果有人看過“梟之城”這部電影,應該記得片子開頭有一場屠殺伊賀忍者村的鏡頭吧?那正是前一年織田信長所下的命令,以4萬5千大軍攻擊2千忍者,殊死戰鬥長達10天。當時一些上忍、中忍們帶領著眾多下忍殺出重圍,逃到諸國。其中大部份都是逃進德川家康藩國內,在九死一生中撿回性命。因此換個角度來看,全程96公里、5夜6天的家康潛逃之行,其實也可以說是伊賀眾忍者們的報恩行動。 淡然對於本來因該無情的忍者來說 此次任務是他們的有情之戰 無論上忍,中忍,下忍都體現出了他們的忍道。(上忍:又稱“智囊忍”,專門策略作戰整體計劃。中忍:實際作戰時的指揮頭子,當然忍術也得超群出眾才行。下忍:又稱“體忍”,相當於現代的特殊部隊,在最前線實際作戰的忍者。) 日後,家康命令正成組織“伊賀組同心”(相當於現代的警察局),讓正成支配這些忍者。而正成也充分發揮了這個集團的特異能力,輔助家康走向奪取天下之路。遺憾的是,正成於54歲驟亡,長男服部半藏正就(masanari)繼承了他的地位,服部家的悲劇也跟著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