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驚龍軒
-
2 # 燈影書畫
藝術中的意境美,說白了就是一種含蓄的美,一種朦朧的美,一種似又不似的美,一種深沉遼闊的美,一種“話到嘴邊留半句”的美,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美,一種看不到卻能想象到的美,一種可以體味卻難以表達的美。
很多情況下,意境美和那些真切直觀形象的藝術作品是相對的。比如說寫實類油畫,雖然較為真實精準的還原了客觀物象的本真面貌,也很美,但是因為一目瞭然,很難讓人產生意境美的感覺。當然,在一些經典的人景相融的藝術作品中,還是能將直觀美和意境美融為一體的,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但是油畫中這樣的作品畢竟還是少的。
意境美更多的體現在注重寫意的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山水畫中。因為中國山水畫中的山,雖不似真山的模樣,卻有著高山峻嶺的輪廓和氣勢。雖並非針對某一座具體的山而畫,卻有著所有大山的特徵。雖只畫了一座山,卻讓人感覺這山裡山外都是山群山叢嶺交相疊翠雲蒸霞蔚晴雨空濛。中國山水畫中的水,雖不似真實的江河,卻有著大江大川的澎湃和激盪,有著小河小溪的宛轉和韻律,你看著畫面與我們親見的自然的河川不一樣,卻又分明能感到它在奔騰,在流動,似乎能聽到或湍湍或潺潺的流水聲……
這不就是藝術的意境美嗎!意境美帶給人們更多的是逸飛神思的美好浪漫和心曠神怡的遐想想象。意境美開闊了人們的思維,抒發著人們的情懷,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以亦真亦幻深沉悠然的美的藝術享受。
-
3 # 黃智637
藝術中意境美是指藝術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的藝術,總是在反映物件"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藝術家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一、藝術中的意境美,是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於意外,又蘊於象內的神韻境界。國畫藝術中的意境美就是畫家用所表現形象來表達胸中之意,對山水的情感,畫家把這種情感寫與筆端,讓後人欣賞他的作品豐富的藝術風格。
二、中國畫是東方藝術的瑰寶,它以獨特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風格屹立在世界藝術寶庫之中。中國畫講究“寫意”的意境審美,表達了畫家清高志遠的審美情懷。中國繪畫藝術大多以山水畫、花草奇石、飛禽走獸為主,借景抒情,詩情畫意,寓意深長的審美境界。
三、中國唐代的山水畫《遊春圖》,這幅畫面青綠設色,景物濃麗。畫家對自然景物有深刻的觀察和情感的抒發。畫面上山間白雲浮動,湖面微風佛水,景物舒展,人物神態悠閒,盪舟湖心,山水、雲煙、草木都呈現出濃郁的春意盎然。使欣賞者的審美感受所產生出想象和聯想,具有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寓意深遠的藝術感染力。
回覆列表
對普通大眾來說,“意境”這個詞挺玄乎,大概知道那麼個意思,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更多的就是種感覺罷了。簡單地說,意境其實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並且有著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在山水畫得到迅速發展的五代和宋﹑元時期,繪畫領域對境界的追求達到了一個巔峰。其實,早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中國繪畫藝術就受道家思想和玄學的影響,山水畫創作已經從地圖製作式的幼稚階段,開始涉足於對實境的描繪,所謂“澄懷味象”﹑“得意忘象”等藝術理論都是對藝術境界的描述。
儘管西方繪畫藝術也有一些很有詩意或情境的作品,但是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領域,尤為注重的還是造型和色彩的研究,對於繪畫意境的追求顯然無法與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繪畫相提並論。一般來說,西方繪畫注重的是“形”,而中國繪畫注重的是“神”。所謂的“傳神”其實指的就是種藝術境界。
當然,現在的中國畫也開始借鑑西方的繪畫技法及美學思維了,不僅普遍採用了素描基礎的教學方式,連臨摹照片創作的手法也學會了。就說近些時候的全國美展,大量的國畫作品都是明顯照著照片在“製作”。這種為了迎合部分評委的審美習慣急功近利的創作方式,不再需要文化積累,藝術家退化成了擅長精細製作的工匠,傳統的繪畫“意境”之美遺失殆盡,的確應該引起繪畫界的廣泛重視。
清代畫家笪重光在《畫筌》明確提出了“意境”的概念,並針對山水畫創作提出了“實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論,對繪畫中意與境的涵意和相互關係作了較深入的分析,對繪畫中的虛實﹑形神﹑情景等問題,亦即意境的表現問題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可惜的是,當今畫壇的藝術家們,雖然屢屢創造出天價作品,卻有幾人還能真正卻追求這樣的藝術境界?
理解藝術中意境美,不僅需要豐富的生活閱歷,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並非簡單的唯美感覺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