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管愛影視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廬州(今安徽)合肥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九九九年),卒於宋仁宗嘉祜七年(公元一O六二年),享年六十四歲,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包拯少年家貧,是中國宋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宋仁宗天聖五年( 1027 年)考取進士。曾任州、縣官,後升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開封知府、御史中承、樞密副使。並出使過契丹,死後諡號為"孝肅"。

    包拯是中國北宋時期頗有名望的官吏,在普通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稱之為"包青天"。他的政績和特點主要可歸納為:執法嚴明、鐵面無私、關心民苦、為民清命、努力改革、興利除弊、嚴懲貪汙、廉潔清正。

    包拯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王朝由盛轉衰的階段,北方契丹族建立的遼王朝屢次興兵犯宋,宋朝統治者卻只求歌舞享樂。包拯主張對外選將練兵,廣儲糧食,以抵禦外侮;對內抑制宦戚特權,選用賢俊,廣開苦路,整飭吏治,輕搖薄賦,與民休慼。他嚴格執法,鐵面無私,敢於摧權折貴,為民申冤,因此深得人民群眾的尊敬和讚揚,稱他“其聲烈表爆天下之耳目,雖外夷亦服其重名”。朝廷內外皆不以其官稱,而呼之為“公”,民間譽為“包青天”。可見包拯在世時,人們對他的擁護和愛戴。

    生前如此,死後亦如此,因此包公墓即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明代嘉靖一十四年修 《 鞏縣誌 》 載,包拯墓在“鞏縣西宋陵”中,清代順治以後各時期版 《 河南通志 》 皆以此記載。“鞏縣西宋陵”即今河南省鞏義市西南北宋王朝 9 個皇帝的陵墓,習慣稱“鞏縣宋陵”,其中世人熟知的陪葬真宗陵側的一座高約 5 米的圓形家墓就是包公墓,包公墓為圓形土堆,高約5米,有百米神道相通,石雕象望柱、石虎、石羊,多殘缺不全。墓前立康熙年間石碑,書“宋丞相孝肅包公墓”,陰刻“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記”,因風雨浸蝕,大都不可辨認。石碑前有一個簡單的香案,“鞏縣宋陵”也因此成為極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但是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在安徽省合肥市東郊大興鄉雙圩村的黃泥壩,陸續發掘出了包公及其夫人董氏墓、長子包紹夫婦墓、次子包緩夫婦墓、孫子包永年墓,淝水岸邊出土的墓誌銘確鑿地記述了包公的生平,補充和修正了一些史實,也確切證實了此墓為包氏族墓。

    為什麼包公有兩座墓?合肥包氏族墓為包公墓,這是有確切史料記載,那麼鞏義市的包公墓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鞏義市包公墓是人們的臆斷嗎?或者陪葬真宗陵側的包公墓另有他意?

    認為鞏義市包公墓是主觀臆斷,似乎不能妄加定論,因為鞏義市包公墓從明嘉靖三十四年開始,清順治以後各時期《鞏縣誌 》 均有記載,至少經歷五六百年,說明鞏義市包公墓從明代就已存在。那麼.鞏義市包公墓究竟修建於何時?裡面埋葬的是什麼?為什麼要修這座墓?這是人們至今尚無法解開的謎。

    兩座包公墓之謎尚未解開,而合肥包公墓的發現又給史學家們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據出土的墓誌銘記載,包公本人是“皇舅”這是鮮為人知的。

    另外,在合肥包公墓地中軸線的西南部,有一座較大的封土堆,高約4米,底徑10米,整個外形略大於包拯夫婦墓。從這個封土堆的地表再往下深挖 3 米,都是清一色的生土,可知這是一座典型的“疑家”。為何設此“疑家”呢?

    只有等待考古的實地發掘,才能給我們一個確實的答案。

    包拯契丹北宋

  • 2 # 青史精蘊

    包公的傳奇,不僅僅是他鐵面無私斷案如神,一人雙墓也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想象與神秘。

    包公墓分別在安徽合肥和河南鞏縣。

    究竟哪座才是真正的包公墓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歷史界,直到考古人員相繼發現了包公後嗣的墓葬,才最終確定合肥的,才是真正的包公墓!

    關於包公一人雙墓的現象,有很多版本在坊間流傳,其中避仇說最受人們青睞。大致是說包公生前剛正不阿,除惡懲奸,得罪了不少人,擔心去世後遭惡人報復,就令子孫修建了兩個墓地,表面是在鞏縣實則是在合肥,藉此躲避死後的侵擾。

    其實這種說法也經不起推敲,試想,包公作為宋真宗時期的重臣,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及待遇,膽敢報復重臣的也定是權貴之徒,他們這些人耳目眾多,資訊靈通,又怎能不知道鞏縣的是假的呢?如果他們報復,修建兩個墓的計謀根本欺騙不住。再說,以包公當時的級別與殊榮,誰想踐踏他的墓地就等於是在作死。事實上包公墓確實也沒人敢去報復!

    因此我想,人們之所以要在鞏縣宋陵附近修建一座包公墓,大概是想讓包青天永遠守護大宋,守護法紀,守護公正,守護蒼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企業補償金有異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