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從公元前57年開始,北韓半島上陸續出現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國家,三國對峙混戰長達700餘年時間,史稱“北韓三國時代”。唐朝建立後,為了援助被高句麗、百濟聯合進攻的盟國新羅,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用兵北韓半島,最終在大將蘇定方、劉仁軌、李勣等人的努力下,先後滅亡百濟(660年)和高句麗(668年)。

    百濟和高句麗滅亡後,唐朝在兩地設定都督府進行統治,但沒過多久,兩地便被新羅吞併,而唐朝因為要集中精力對付後突厥和契丹,在無法擊退新羅的攻勢後,便只好將防線大範圍北撤。就這樣,在公元676年左右,除北部部分地區外,新羅基本上統一了北韓半島。

    新羅完成對半島的統一後,恢復對唐朝的藩屬關係,效仿中原的典章制度進行統治,並與周邊各國開展貿易,由是國勢日漸興盛。然而新羅的和平穩定局面僅維持了100多年,便因王族內部的權位之爭而陷入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地方豪強和軍閥紛紛擁兵割據,農民暴動此起彼伏,而沿海地區也出現多股大海盜。此時的新羅,實際上已陷入分裂之中。

    長期的混亂使得新羅民不聊生,而有志於拯焚救溺的英雄豪傑紛紛而起,在向新羅腐朽王室發起挑戰的同時,也在不斷地互相兼併,最終形成以弓裔、甄萱為首的兩大勢力。其中甄萱出身尚州土豪,因在西南海岸剿除海盜有功,得以在新羅軍隊中擔任裨將。從892年開始,甄萱正式聚眾起兵,經過8年的努力,終於佔據百濟國全部故地。

    隨著地盤的擴充、名望的攀升,甄萱逐漸滋生出稱王的念頭。為此在900年,甄萱自稱是百濟王室的後裔,並在群臣的擁戴下,在光州僭號為王,史稱後百濟。次年(901年),甄萱最大的勁敵弓裔也在開城僭號稱王,史稱後高句麗(後改名為摩震、泰封)。此時,北韓半島上再次出現三國並立的局面,史稱“後三國時代”(892-936年)。

    甄萱稱王后,並不滿足於只統治百濟故地,他的終極理想是兼併新羅、後高句麗,做整個朝半島的主人。為此,在建國後,甄萱便集中精力對付後高句麗,多次與其兵戎相見。但等到弓裔被部將王建弒殺後(王建稱王后改國號為高麗),棋逢對手的甄萱遭遇頑強的阻擊,無論他怎樣努力,也無法擊敗高麗。相應的,王建也無法擊潰甄萱,雙方經常打成平手。

    既然無法消滅弓裔,甄萱便將精力轉向日漸腐朽衰落的新羅。為此,在公元927年,甄萱親率大軍攻陷新羅國都金州,在擊潰王建帶來的後高句麗援軍後,逼令景哀王樸魏膺自殺(其父神德王樸景輝時篡奪金氏江山),隨即扶立金氏王族的後裔金傅為傀儡國王。此後,新羅成為後百濟的附庸國。

    然而控制新羅並未給甄萱帶來多大的實際利益,反而因逼死景哀王招致無窮的罵名,先前依附於他的豪強大多轉投王建,使得後百濟的國力日漸衰落。經歷高敞之戰(930年)、洪城之戰(934年)兩場潰敗後,後百濟傷亡慘重、國庫空虛,勢力大不如以前。而就在此時,一場政變又將甄萱推翻,並差點兒要了他的性命。

    原來甄萱共生有八子,無論是按照次序還是戰功,輔佐其父開國的長子甄神劍都應被立為儲君,然而甄萱內心卻更加喜歡身材魁偉、聰慧機警的四子甄金剛,並想把王位傳給他。在這種情況下,甄神劍便聯合母弟甄良劍、甄龍劍,在公元935年發動政變,率軍殺死甄金剛,廢黜甄萱並將其幽禁在金山寺。事後,甄神劍自立為王。

    甄萱被囚在金山寺期間,數次有被弒殺的危險,幸虧有大臣的極力勸阻,甄神劍才沒有對老父動手。3個月後,甄萱授意貼身侍衛灌醉看守,帶領幼子甄能乂、女兒甄衰福逃出金山寺,然後向死敵王建投降。甄萱投降後請求王建幫助他討滅甄神劍,並聲稱自己絕不會藉此復國。對於甄萱的提議,王建自然是求之不得,為此便將他尊為尚父,並準備擇期出師進攻後百濟。

    公元936年六月,自認為時機成熟的王建正式發兵討伐後百濟,並撥給甄萱一支軍隊,命他充當前鋒。後百濟將士全是甄萱一手調教出來的,如今在戰場上見到昔日的主公,往往還未交手便繳械投降,或不戰而潰。在這種情況下,高麗大軍連戰連捷,僅用了三個月時間便攻陷光州,俘獲甄神劍,立國36年的後百濟就此覆亡。

    王建俘獲甄神劍三兄弟後,並未按照甄萱的請求將他們處死,而是將甄良劍、甄龍劍流放,而對甄神劍拜官授爵,想以此來籠絡後百濟的臣民。甄萱在力爭無果後,因憤懣難平而身染重病,沒多久便因凍瘡發作而死在黃山佛舍,終年70歲。甄萱一手締造後百濟,並一度將其推向巔峰,最終卻因父子反目而甘當“帶路黨”,親手滅亡自己建立起來的國家,如此奇葩開國君,也算是史上僅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飯店的宗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