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伯樂詩社
-
2 # 彈指千年
說到算無遺策,可能很多人腦海裡冒出的都是諸葛亮、司馬懿、或者郭嘉又或者龐統。其實這沒有統一的定論,畢竟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自己認為的人選,而筆者覺得歷史上真正當擔的起算無遺策的,只有賈詡!
有心的朋友如果翻一下三國志,就不難發現只要是賈詡獻出的計謀和建議,被主子接納的,可以說幾乎沒出過差錯,反之基本上都出了問題。
賈詡最早是在董卓女婿牛輔手下做事,當時董卓派牛輔帶兵與關東聯軍交手,賈詡輔佐牛輔大破孫堅軍隊,隨後董卓等被王允設計誅殺,王允下令只要和董卓相關的人全部處死。因董卓出身涼州,王允就下令涼州人全部格殺。
賈詡為求自保,獻計涼州軍閥李榷:“現在怎麼跑都跑不掉,不如拼死反抗,直接打進長安,如果成了,那不就成了定鼎天下的大英雄,如果實在打不過,再跑也來得及。”於是李榷隨即決定立刻起兵攻打長安,一路上隊伍從幾千人發展到數十萬。最後打下長安,誅殺了王允,趕走了呂布。
這翻盤之作,可以說成就了賈詡李榷等人。而此時賈詡,藉機離開,投奔了故交張繡。在曹操討伐張繡之時,賈詡用了一個妙計差點做掉曹操,如果不是有典韋的拼死保衛和曹昂讓出了逃命的機會,曹操註定要陰溝裡翻船的。
沒多久,曹操二次討伐張繡,袁紹準備背後下黑手趁機偷襲許都取代曹操。曹操得知以後立刻撤退,張繡想趁機追殺曹操,賈詡不同意,阻止他說這時候追肯定輸,張繡不聽,非得追殺出城,結果不出所料,被曹操親自率軍打的抱頭鼠竄。
張繡逃回去以後,賈詡讓張繡立刻重新組織軍隊追殺曹軍,而且斷言此戰一定能夠勝利。張繡當時有點懵,前面精兵去打都輸了,現在再去還能贏?張繡聽取了賈詡的意見,再一次追擊曹軍,沒想到真的大勝而回。
賈詡最後張繡解釋:你善於用兵,但是肯定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大軍剛撤退時,他肯定親自斷後,所以我說你必敗,但當你敗了以後,曹操肯定自己帶頭全力撤退,換成別人斷後,這個時候再去追擊,肯定必贏。張繡聽了以後對他言聽計從。
在官渡之戰爆發的前夕,袁紹派人拉攏張繡,但是被賈詡拒絕了。他告訴張繡應該投降曹操,張繡覺得不靠譜,曹操勢力哪裡比的上袁紹,之前又和曹操有血海深仇,現在去投降他?賈詡告訴了他的想法:袁紹是比曹操強大,但是投降袁紹不一定會得到重視,而投降曹操卻肯定能得到重用,曹操是一個有大志的人,不會因為一點私人恩怨就為難我們。
結果真不出賈詡所料,曹操給予了張繡等人最高規格的接待,還冊封他為揚武將軍。官渡之戰時,曹軍糧草不足,在賈詡的建議下,硬是咬牙堅持了半年,後來抓住了機會偷襲烏巢,平定了河北。
在曹丕繼位後,想要加快統一全國的進度,就準備興兵伐吳,賈詡告訴他這時候不能急,優先順序最高的應該是治理好國家,其後再發動戰爭,曹丕不聽,結果慘遭打擊,大敗於江陵。同一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被追封為肅侯,配享文帝太廟。
結束語:縱觀整個三國,賈詡獻計不多,卻個個經典,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審時度勢,不僅自己活的夠長,還保全了自己的家人。這是真正的算無遺策!!!
回覆列表
郭嘉:郭嘉算無遺策,有奇謀,往往能險中求勝。在他伴隨曹操期間,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猛虎呂布,郭嘉獻計水淹下邳。連他死的時候都能計定烏桓。曹操赤壁大敗,仰天長嘆:若奉孝在,不令孤至此。賈詡:這個人物相當不得了,在投靠曹操之前,將身邊的人以及主公玩弄於鼓掌之間。他挑唆郭汜李傕反攻長安,禍亂天下。他左右了東漢末年的全國大勢。在張繡陣中獻計發動宛城之戰,弄死了曹操的愛將典韋,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徵西涼時,賈詡獻計離間馬超韓遂,居功至偉。赤壁之戰賈詡曾獻計,以逸待勞,不能急於一時。曹操不聽,結果大敗。他投靠曹操後以中庸之道,後位列三公,安享晚年。應該算是三國謀士裡面,頭腦最靈活,而且活得最安逸的一位了吧。
3、陸遜: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前面兩大戰役群雄並起,唯獨這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獨領風騷。關羽先是中了陸遜的示弱之計,後被呂蒙白衣渡江,割下頭顱。劉備帶領蜀國絕大部分精銳為關羽報仇,卻敗倒夷陵。後陸遜追擊劉備至白帝城,單騎破諸葛亮八陣。後擔心曹魏偷襲,領兵回吳。劉備鬱鬱而終,從此蜀國開始走下坡路。可以說,蜀國這個國家就是被陸遜這個人毀了根基。228年,陸遜領兵打敗來犯的魏國大司馬曹休,次年,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這是吳國的最高軍職;244年,陸遜又兼任丞相一職,丞相是吳國的最高文職,陸遜達到了一個屬臣所能達到的事業最巔峰...